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截止2004年一季度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15%,数字触目惊心。不良资产己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中的极大隐患,不仅严重制约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程,还威胁着金融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安全性,阻碍着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与改革,久拖不决将会使问题日趋严重,甚至极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则是复杂而特殊的。从产权角度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不是独立的产权主体,他们实际上是同一个产权主体,正是这种传统的国有制产权制度导致了银行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危机实质是一种体制危机,是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运行的必然结果。同时,国有银行仍沿袭国家机关管理体制,未能建立起现代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造成经营成本过高和管理效率低下,加之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制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完善,也对不良贷款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不良资产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等国家于90年代初就进行了银行重组,基本上完成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工作,我国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分类、剥离等资产重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和启示,无疑对我国具有借鉴和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比较日本、美国、东欧各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在处理不良资产的举措后,笔者认为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国往往并不单一使用某种方式,而是根据本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方式,以求达到处理结果的最优。不良资产的化解并没有一个世界通行的模式,各国的经验只能参考、借鉴,而不能照抄照搬。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带有明显的政策和时代特征,从而决定了我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而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资产化解之路。我国现行的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模式以及具体采取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自有其合理性,但它们并非“救世主”,若无法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它们可能无法发挥出预期的功效。 针对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从体制改革的根源入手,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以国家拥有投资所有权和银行拥有法人财产权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产权结构,改变政银不分,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过度行政干预的格局,明确“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方向,并且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经济秩序、加强法制建设和重塑信用环境,为银行、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应加强银行业自身建设,发展非国有经济分流不良资产,改变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只有通过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大量改革和制度创新,方能使这一问题得以根本解决,它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变迁的过程,不可能一嫩而就。
其他文献
对于水工隧洞衬砌混凝土,在施工期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温度应力影响显著,是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温度裂缝,尤其是贯穿性裂缝对结构的危害极大。同时,水工隧洞又属于
结合个人建筑学习对建筑杂志的感受,概述华南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杂志因素。结合作者对建筑教育的理解以及建筑杂志教育作用的分析,提出对《南方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磁性细菌胞内可以产生磁性颗粒,因此具有趋磁性,基于这种特性,利用磁分离的原理,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磁性细菌分离仪,提供了一种分离磁性细菌的新方法。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例,使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要把握学科的“应用”本质,区别使用能力与运用能力的不同要求;要从直线式教材编制转变为螺旋式编制;要以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为线索代替
交通设施、海岸设施、核电站、化工厂等建筑物经常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防防御工程的发展,对建筑物抗御各种突加载荷和爆炸载荷能力的研究日
过氧亚硝酸盐 (ONOO )是一氧化氮衍生物 ,由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 ,它是很强的生物氧化剂 ,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不稳定性。本文评述了过氧亚硝酸盐的形成、生物地位、
目的探讨温肺润肺方药治疗肺炎气道高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法,将126例肺炎气道高反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组在对
<正>承接着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牵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国有企业在时代的转弯处,卓然而立。近15万户国有企业、3000多万国企人用行动,出色回答了时代课题。关键时刻的社会担
明末清初,福建漳州闽语人迁移到广西平南上渡六凤村,形成一个闽南方言岛。方言岛中的人都是双语言使用者,既会说闽南语,也会说平南白话。本文尝试从语音方面着手,将平南上渡
陈姓在台湾为第一大姓,占11%强。即在台每十人中陈姓人物必有其一。在台历史上,陈姓人物在台影响由来已久。最早可溯及吴、隋时期大陆对台大规模经略。明郑以来,陈姓在台更可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