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民族和谐,就是指民族自身内部、民族之间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于一种相对满意的均衡、协调、稳定状态。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建立民族和谐关系,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是毛泽东这一生的追求。为此,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了艰辛的探索。这一探索基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和民族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与“大一统”观念。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和谐的正确思想,指导中国建立了民族和谐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谐与共同繁荣,也为当今包括民族和谐在内的社会和谐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历史借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地总结和归纳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揭示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及时代价值。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写作思路,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本文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解析。回答了什么是民族,何谓民族问题;什么是和谐,何谓民族和谐。阐述了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
第三章探求了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历史依据。首先,分析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求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主源,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谐社会思想与民族理论;概括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次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与“大一统”观念。其次,阐述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概述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羁縻政策和因俗政策及其实践经验,明确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历史依据。
第四章详细论述了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境内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民族团结与和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保证;实现民族和谐要遵循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和谐的制度保证;实现民族和谐必须正确处理一系列民族关系(正确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与阶级的关系)等重要思想。这是论文写作的重点。
第五章总结了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基本特点和时代价值。首先,分析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基本特点。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情感基础是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真诚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其次,揭示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的时代价值。毛泽东民族和谐思想是经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理论,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关于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真诚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思想,对今天我们应对民族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