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救赎——从弗洛姆异化理论视角解读《小小小小的火》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绮诗是美国新兴华裔女作家,《小小小小的火》是她继《无声告白》在文坛大火之后的最新作品。小说着眼于两个美国家庭,讲述了理查德森一家与米娅和她的女儿的相处以及发生的激烈碰撞。伍绮诗通过讲述她们不同的生活以及她们间的碰撞,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里一些人病态与冷漠的异化状态。
  本文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指导,从人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和人与社会的异化三方面解析《小小小小的火》中的人物在生活中遭遇的异化困境,并通过揭示普遍的异化现象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异化的救赎方式。首先,人与自我产生了异化。人们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压抑甚至失去自我主体性。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与成熟的母爱,她们能坚定自我想法并找回最初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异化的消解。其次,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异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成功,友情变得不再纯粹和无私。恋人因单纯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产生了误解。纯粹和深刻的关系需要成熟的爱。成熟的爱使人们彼此尊重和理解,继而帮助人们摆脱异化关系。最后,异化还渗入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这种异化主要是有高消费观和一致化的社会文化造成的。高消费让人们失去了理性。一致的生活模式使得人们的生活单调且没有个性。通过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人们能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以及拥有多样的文化生活方式,从而消解与社会的异化。
  通过对《小小小小的火》中异化现象和异化的救赎方式的探讨,本文尝试着为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一些经验与教训。当人们处于异化状态时,他们应采取积极地方式将自己从异化之中拯救出来,并学会以创造性、爱和人道主义的方式与自我、他人及社会健康地相处。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等一系列奖项,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贝娄始终关注人类社会的现实,探讨人类生存的困境。贝娄常说艺术家的目的应该是道德上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其作品的核心。《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作为贝娄的杰作之一,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赛姆勒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三天生活。已有学者关注到了小说中所描写的60年代美国社会伦理秩序的沦
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伊丽莎白·鲍温(1899-1973)被高度赞誉为仅次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感情细腻,抒情色彩浓郁,着重心理刻画。《剑桥指南:英国小说家》一书曾评价“鲍温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小说家”。除此之外,她还用写小说的方式丰富了文化观念的内涵。然而,她在英国文学与文化观念互动史上的应有地位至今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以“分离与焦虑”为切入点,深入探究鲍温是如何
石黑一雄(1954-)是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其移民身份,他被称为英国文坛的“移民三雄”之一。他热爱写作,因而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品。《别让我走》作为反乌托邦科幻小说,是石黑一雄的一部力作。小说记录了克隆人作为器官捐献者在人类社会中成长与死亡的过程。石黑一雄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活泼生动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使得小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大量的解读,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