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急诊PCI冠脉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左室功能的变化以及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回顾性分析4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和竟争血流等情况下,急诊PCI梗塞相关血管完全再通冠脉造影其前向血流≤TIMI 2级为冠脉无复流(coronary no-reflow phenomenon);冠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 3级为正常血流。冠脉无复流病人58例,6例病人因临床和造影资料不完全被剔除,入选无复流组的病人为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60.5±11.4岁。前降支病变25例,右冠病变22例,左回旋支病5例。急性前壁心梗25例,急性下壁心梗27例,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后壁心梗10例、合并右室梗死8例。分析无复流左室功能变化的病人为47例(11例因临床资料不完全被剔除),男36例,女11例;年龄60.9±11.7岁。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由其余的43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为正常血流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56.6±10.9岁。前降支病变28例,右冠病变25例,左回旋支病变7例;急性前壁心梗28例,急性下壁心梗32例,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后壁心梗11例、合并右室梗死6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新婚医料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关因素。结果: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2.6%。单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塞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塞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P<0.05)。术后2周,正常血流病人较无复流病人室壁运动增强,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l),每搏指数增加(SVI)(P<0.05)。正常血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术后2周室壁运动改善,LVEF、Cl和SVI增加(P<0.05),左室舒末(LVEDV)、缩末容积减少(LVESV)(P<0.01),而无复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LVEDV、LVESV增加(P<0.01)。 无复流病人ST段抬高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0 .32士0.14,0.27士0.13mv,P>0.05),而正常血流病人显著降低(0.35士0.15,0.17士0.O8mv,P<0.01)。术后1小时,正常血流病人ST段抬高指数较无复流病人迅速回落(0.17士o.08mv,0.27士0.13mv,P<0.01)。术后二周,正常血流ST段<50%的病人较无复流ST段)50%的病人室壁运动改善、射血分(LVEF)、心指数(Cl)、每搏指数(SVI)增加(P<0.01)。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以室壁运动和ST段抬高指数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的相关性较好,(无复流病人r二0.65,P<0.01;正常血流病人r=0.7,P<0.01)。结论: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梗塞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无复流病人室壁运动恢复较慢和局部心肌功能不良;左室舒缩功能降低。根据无复流和正常血流病人ST段回落程度不同,以及左室功能分析,提示急诊PCI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或正常血流病人ST段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反映了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缺血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和微循环损伤。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干预;无复流: 左室功能;ST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