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图腾》是姜戎花了三十年构思,六年创作的具有丰富含义的作品,是文学文本和政论文本的结合,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狼和人类的故事,也在字里行间表达着他对于文化、历史、民族和现代国家的一系列观点。2004年该小说一经上市便在国内外引发销售狂潮,并迅速升温为热议的话题。2007年《狼图腾》从243部亚洲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亚洲曼氏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输出效果低迷的当下,英译本《狼图腾》在国外受到西方学者和读者的热烈欢迎,堪称中国对外成功输出小说的典范。译介学以文学译介为基本研究对象,由此展开文学传播、接受、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它强调译者,读者,和接受语境在文学对外输出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译者的个性,读者的主体性和期待视野,接受语境的历史性都是决定文学文本对外输出是否成功的关键。从译介学研究立场出发,我们可以更清楚和准确地把握《狼图腾》翻译活动的本质。《狼图腾》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学译介,不是单纯的文学或文字翻译。它实际上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原语系统的文本生产及目标语系统的传播和接受。关注原语系统的文本生产的实质就是为了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同时切合目标语的接受语境,更利于文本在目标语系统的传播和接受。本文从译者,读者,和接受语境的创造性叛逆的角度来分析英译本《狼图腾》能够对外传播成功的因素。这个限制性因素在文中被归纳为俩类,一是译本的语言因素,即译者的个性在译本中的体现。二是译本非语言的限制因素,即目标语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语境的历史性。文中第二章从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分析了葛浩文的个性翻译观,并且详细的列举了其在译本中运用的增删,补充和转译等个性的翻译方法,同时也阐释每个翻译方法背后的文学或文化原因。第三章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语境的历史性角度,分析出狼图腾的生态美学和激起民族身份认同争议的狼性主题是获得西方读者接受的关键性美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