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作为主要的化工原料和目前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数次“过山车”式的涨跌,我国作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对外原油依存度高达60%,油价的频繁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我国原油市场风险管理水平,本文在梳理总结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原油定价机制的发展和目前石油的金融化背景入手,分析发现近年来油价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指数和期货投机因素的影响,之后本文对其作用路径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原油期货市场是美元指数和期货投机因素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媒介,因此在对美元指数和期货投机对油价的影响作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验证了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价格层面和波动风险层面就美元指数和期货投机因素对油价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价格层面,美元指数和期货投机因素均是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且影响显著。波动风险方面,由于常用的测量市场风险的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油价波动的突变状况很难适应,本文使用了一种含有结构变点的CAViaR模型来适应结构突变的原油市场风险管理实践,此外,本文还通过引入外生解释变量构建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变点CAViaR分位数回归方程,突破传统CAViaR只针对单变量序列建立模型的限制,研究美元指数和期货投机因素等在内的外部协变量对原油市场风险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含有结构变点的CPAAVS-CAViaR模型对油价市场VaR的测度效果明显优于无变点方程,更能满足目前油价波动存在结构变点的风险管理需要。实证分析表明国际油价风险演化模式在2014年下半年有着明显的结构变点效应,美元指数和期货投机因素对原油市场风险的冲击作用在变点之后均有所增强,且正负冲击效应呈现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在油价相对平稳阶段,前一天美元指数上升对原油市场风险的影响大于美元指数下降,这是由于当时油价处于高位运行阶段,美元指数短时间内的上升对油价下跌作用明显,原油市场风险随之加大;而在变点之后即油价大幅波动阶段,正的滞后一阶美元指数收益即美元走强对原油市场风险的冲击系数小于负的滞后一阶美元指数收益即美元走弱对原油市场风险的冲击系数,表明美元指数的涨跌对油价波动影响显著,美元指数的升高是该阶段油价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美元指数略有下降,短期内油价便大力反弹,原油市场风险随之增加。与美元指数类似,在变点之前即油价正常波动状态下,前一天期货投机行为增加对原油市场风险的影响大于期货投机行为减少造成的影响,这是由于当时油价高位运行,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者们投资热情高涨,极易受到前期投机行为增加的影响而增加原油期货投机,从而使得油价波动幅度加大,原油市场风险随之增加;而在变点之后即油价波动剧烈阶段,正的滞后一阶期货投机收益即投机行为增加对原油市场风险的冲击系数小于负的滞后一阶期货投机收益即投机行为减少对原油市场风险的冲击系数,这是因为油价大幅下跌后,原油市场期货投机者行为谨慎,一旦市场上期货投机行为减少,便会对投资者的市场信心造成较大打击,从而使得油价在短时期内大幅下跌,原油市场风险随之增加。因此我国应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提高石油定价话语权以及加强期货市场监管等三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原油市场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