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基于价值链的全球布局,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企业价值链特定环节的竞争优势,并凭借其所有权优势占据了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原本由于技术落后的限制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开始积极寻求价值链上的升级,特别是向具有战略意义的研发环节的升级。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技术溢出结果不尽人意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企业有必要通过技术获取型ODI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R&D成果,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并通过企业之间和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渠道来提升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技术获取型ODI对中国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中,对东道国的研究显著多于对投资母国的研究,我国的研究也是集中在引进FDI是否能够带来我国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讨论上。近年来,技术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证实了发达国家之间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发现技术获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而国内对O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多肯定和强调了技术获取型ODI的重要意义,并从技术溢出、产业选择、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而对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结果则不尽相同。但是基于产业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据作者检索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梳理,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获取型ODI具有可行性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技术获取型ODI的机理,分别从微观企业层面、中观行业层面和宏观国家层面阐述了技术获取型ODI可能带来的技术提升效应,并分析了若干对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的制约因素。在实证部分,本文采用Pottelsberghe和Lichtenberg的国际R&D溢出模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合理的修正,使用中国1990-2008年对美国、日本、法国等7个OECD国家的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技术获取型ODI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获取型ODI不仅没有形成正的逆向技术溢出,相反地,却阻碍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分析认为形成这一结果可能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我国技术获取型ODI起步迟、规模小,尚未形成明显的溢出效应;第二,短期内存在国外R&D投资对国内R&D投资的挤出效应;第三,国内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不足和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渠道不通畅导致从源头和渠道上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弱化。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企业战略和宏观政策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