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试图构建一个语篇分析模式。研究的中心在于构建与实践我们的语篇分析模式。语料来自于各种真实交际场合的各类自然的语篇。超出句子范畴的语篇分析研究,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它源自于学科的交叉,并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已经形成多种分析方法。Deborah Schiffrin 在1994年出版的《话语分析方法》一书中归纳了六种分析方法,即言语行为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人类学、语用学、会话分析和变异分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诸如系统功能语法、批评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学批评等等。语篇分析的方法如此之多,但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系统地运用伯克新修辞理论的分析方法,虽然,修辞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历来被认为是话语研究的源头。但在语篇分析和语篇语言学中,新修辞理论被忽略了。本研究以构建一个以新修辞理论为基础的语篇分析模式为目的。我们的理论基础是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理论。在构建模式之后,通过分析实践来检验我们模式的可操作性,结果显示,该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对外语教学有指导作用。我们构建语篇分析的伯克模式并不是对其他分析方法的否定,我们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新角度模式,为语篇分析家提供一种解读语篇的新方法,并以此探索语言体系如何描述与影响隐含于任何语篇的表达形式之中的人类动机。通过本项研究,我们希望能为有关修辞实质与功能的研究做出贡献,并为语篇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本文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首先阐述本项研究的目的,然后说明本项研究的语料与方法,最后概述论文的结构。第二章简要回顾以往有关语篇分析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语篇分析方法,并说明我们的方法如何有别于以往的分析角度。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与新修辞<WP=11>学有关的理论点,包括新修辞的起源、定义、范畴与功能。它们是进入第四章的理论背景铺垫。第四章概括性地介绍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试图从伯克的著作中找寻理论营养。从三个方面叙述他的理论,即修辞、语法和符号体系。每一个方面的焦点都是研究带有不同取向的象征行为的因素与功能,即同一、戏剧观与符号体系。第五章与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五章主要构建我们的伯克新修辞语篇分析模式。在构建新模式的同时,也阐述我们关于语言、修辞与人类的观点,即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的方式;意图与阐释决定意义;语篇与话语从根本上说是互动的;分析语篇需要注意构建语篇的目的与过程;意识形态与权力通过语篇得以扩展;修辞是一门研究语言与意义的交叉学科;人是运用符号的动物,人运用符号与他人进行交流。本章通过一步一步的程序逐渐构建我们的模式,并且给出语篇分析的框架。第六章是我们模式的具体应用,目的是详细地演示伯克新修辞模式在分析各类体裁的语篇时的阐释力,与此同时也说明该模式的本质与特点。论文的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提出该模式对外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提出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试图确立语篇分析的一种新模式,其实质在于能揭示语篇中潜在的各种取向,该模式的目的是切入话语的中心或人类繁杂的关系之中去发现话语的性质,解释话语、人类与修辞间的关系,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语篇分析提供一种分析途径,而且还在于帮助人们理解语言如何提供知识与展示动机,进而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认识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