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也是湿地鸟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由于湿地围垦、过渡捕捞和污染不断加剧等人类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不断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在世界八条迁徙线路中横跨东亚-澳大利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迁徙路线,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目前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已有许多研究,几种主要鸟类的生境选择也有系统研究。然而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随时间的变动及其生境选择的动态变化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群数量、种群动态及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通过4年的监测,共记录到鸟类17目42科176种,鸻形目鸟类种数最多,为58种,占32.9%;雁形目种类32种,占18.2%;雀形目种类28种,占15.9%;其余14目鸟类仅58种。(2)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包括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头鹤(Grus monach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大鸨(Otis tarda)、遗鸥(Larus relictus);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2种;被世界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列为极危(CR)物种的鸟类有2种,濒危(EN)物种的鸟类有5种,易危(VU)物种的鸟类有10种,近危(NT)物种的鸟类有11种。(3)保护区鸟类以旅鸟为主,在所有居留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有83种,占47.16%;夏候鸟30种,占17.05%;冬候鸟28种,占15.91%;留鸟33种,占18.75%;迷鸟2种,占1.13%。(4)根据生态类群划分,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包括游禽43种、涉禽82种、陆禽5种、鸣禽28种、猛禽14种、攀禽4种,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24.43%、46.59%、2.84%、15.91%、7.96%和2.27%。在涉禽中,鸻形目58种、鹳形目16种、鹤形目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71%、19%和10%。证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是鸻形目鸟类聚集区。(5)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鸟类以古北种为主体,兼有东洋种和广布种。古北种共有10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58.52%;其次是广布种共63种,占鸟类总种数的35.80%;保护区还伴有少量的东洋种,仅有10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68%。(6)从鸟类优势度划分来看,保护区内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赤膀鸭(Anas strepera)、豆雁(Anser fabalis)和灰雁(Anas gracilis);常见种有9种,分别是白骨顶(Fulica atra)、大天鹅(Bubulcus coromandu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鸿雁(Anas Goose)、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针尾鸭(Anas acuta)和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稀有种有162种,大部分的旅鸟和冬候鸟以及全部的夏候鸟都属于稀有种。(7)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季节变化明显。春、秋两季是鸟类迁徙期,鸟类组成较复杂,物种数最多;冬季鸟类以留鸟为主,物种数组成较简单,种数最少但数量最多。(8)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年际变化也较明显,存在着物种数减少的现象。2015-2018年间,调查到的鸟类分别为167种、142种、114种和88种,鸟类物种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可能与近年来油气的开采、农田的开垦,以及旅游业的开发,人为干扰逐年加剧等因素有关。(9)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生境选择偏好存在差异,13种生境中,芦苇湿地有鸟类147种;海滩湿地有鸟类109种;湿地水面有鸟类97种;农田有鸟类95种;养殖池塘有鸟类68种;黄河湿地有鸟类57种;稀疏碱蓬有鸟类23种;水库有鸟类52种;人工岛有鸟类16种;土坝有鸟类20种;海边有鸟类4种;草地有鸟类2种;树林鸟类物种数最少,仅发现黑翅鸢1只,很可能是在寻找栖息地或觅食时迷失方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鸟类生存的重要基地,为提高保护区鸟类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加强保护区管理力度以及政府职能等措施保护鸟类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