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鄂西-川东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层的勘探程度的提高,在普光、龙岗和元坝等地区先后发现了礁滩油气藏,长兴组生物礁滩作为油气储集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长兴组礁、滩相地层中的油气藏具有环“开江—梁平海槽”分布的特点,但前人对鄂西—川东北地区长兴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存在着多种观点,主要体现在“开江—梁平陆棚”的延伸方向及展布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礁滩体的精细刻画及储层分布与预测的进一步研究,大大降低了礁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成效。因此,本论文以位于川东石柱复向斜中心的建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建南地区层序地层及精细沉积相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实践意义。本论文以野外剖面、岩心、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及碳酸盐岩沉积学理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建南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精细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5点认识:(1)根据岩心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查明了建南地区长兴组的岩性组合规律。本次研究将长兴组划分为两段,分别为长一段、长二段。长一段下部主要为低能的泥晶灰岩、硅质灰岩;中上部主要为生屑灰岩/云岩,礁灰岩/云岩和粉晶、细晶灰岩/云岩;长二段厚度较长一段小,岩性主要为主要为(含)生屑灰岩/云岩,少量泥晶、粉晶灰岩。生物礁滩主要发育于长一段中上部;(2)通过岩性-岩相变化、测井响应、地震剖面等关键层序界面识别,将长兴组划分为2个Ⅱ型三级层序(Sq1、Sq2)。通过三级层序对四级层序的控制,结合四级层序划分依据,进一步将长兴组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sq1、sq2、sq3、sq4、sq5)。每个层序内部仅发育并保存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HST厚度明显大于TST,部分四级层序不发育TST;长兴组层序地层格架得以建立:(3)建南地区长兴组发育两种沉积模式:“缓坡模式”和“台地模式”。长兴组早期继承了龙潭组的沉积格局,为“缓坡”沉积模式,发育碳酸盐缓坡相;长兴组中晚期由于海西运动的拉张作用以及同沉积断层的断裂作用,在研究区南北两侧开始出现高能的礁滩沉积,表现出“台地”的特征,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台地前缘斜坡和陆棚等沉积相类型;(4)根据几何外形、振幅、连续性等地震相参数,建立了典型沉积相—地震相识别标志:生物礁表现为丘状外形、多相位、杂乱反射特征;生屑滩表现为强振幅、连续亚平行、相位微错对特征;斜坡表现为中强振幅、较连续、下超到底部强轴;陆棚表现为弱振幅、空白反射特征;(5)以四级层序体系域为单元,编制了长兴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详细分析了高精度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特征。sq1-TST时期,长兴组继承了前期的沉积格局,为缓坡沉积,礁滩不发育;sq1-HST时期,研究区两侧开始表现出“台地”沉积特征,发育少量礁滩,为后期礁滩大规模发育奠定了基础;sq2-HST时期,台缘礁滩开始大规模发育,广泛分布于陆棚两侧;sq3-HST时期,台缘礁滩持续发育,末期开始衰亡,整体规模不如前期;sq4-TST时期,海平面再次上升,台缘收缩,礁滩零星分布;sq4-HST时期,海平面下降,沉积格局发生改变,陆棚向南部收缩,大规模台缘滩再次发育;sq5-HST时期,沉积格局与前期基本类似,滩体持续发育。本次研究一方面对“开江—梁平陆棚”的延伸及展布范围进行了重新圈定,精细刻画了建南地区长兴组礁滩的展布,深化了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研究的理论内涵,同时对研究区下一步进行的礁滩储层分布预测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