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仅具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还具备传递情感和体验收获的功能。语文学习在塑造阅读者的人格、陶冶学习者的情操、树立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需要博学的学科,语文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语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广泛的学习获得对应的能力和技能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当前广大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升学而学习,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依然居于主要地位,博学教育思想得不到彰显,语文的灵性和智慧多被遮蔽。为了能够缓解上述“病症”,将语文这门学科重新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本文从博学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整理和研究。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博学思潮的学术研究成果,依据国内外教育博学思想研究现状,本文对教师引导学生博学这一论题进行历史探讨和综合比较,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博学思想,并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博学。本文分为四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陈述和探讨语文教育教学。首先,在导论中探究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并对该课题的国内外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比较,从而能够准确的界定研究课题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第1章主要是论述博学思想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第2章讨论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为什么要博学;第3章是探讨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博学的前提条件,第4章是寻找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博学的途径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题目进行分析和阐述后全面的说明上述问题,以现实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