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极化码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化码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的Ar(?)kan教授于2009年首次提出,是一种理论上被证明可达信道容量的编码方案。对于极化码的译码方案,有两种主流算法,连续删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算法和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译码算法,但是这两类算法都受限于译码性能与时延问题,不能满足下一代通信系统对高速率、低时延的要求,所以就需要探索一种译码新思路。与此同时,随着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迅猛发展,神经网络在众多领域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鉴于一般的信道译码问题能够看作是一种分类问题,所以考虑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到极化码译码,是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本文将神经网络模型与极化码译码相结合,实现不同的极化码神经网络译码器模型,进一步分析神经网络译码的影响因素,最后设计改进的神经网络译码器以提高译码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传统神经网络译码架构,实现了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译码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译码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ime Memory,LSTM)译码器,设计了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GRU)译码器,以及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s,Res Net)译码器。然后在有噪无噪两种情况下,分别用五种神经网络译码器对不同码长的极化码进行译码性能仿真。经过分析得出每种神经网络译码器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都有一个译码的饱和码长,对于MLP与CNN译码器的饱和码长为16,LSTM,GRU,Rest Net三种译码器饱和码长为32。在有噪情况下,小于这个饱和码长且训练集占比为100%时才可以有效译码,并且误码率(Bite Error Rate,BER)接近最大后验(Maximum a Posteriori,MAP)译码。通过与传统译码算法的译码时延对比,神经网络译码器不仅在译码性能上表现良好,并且相比传统的SC,BP译码在译码时延上更具优势。2.基于神经网络在无噪情况下的泛化能力设计了改进的MLP-GRU译码器。MLP-GRU译码器成功改善了GRU译码器对码长为32的极化码的译码性能,并且在训练集占比较高时能够接近MAP译码性能。MLP-GRU译码模型提升了GRU译码器在有噪情况下的泛化能力,只需要通过学习占全部数据集9%的小规模数据便可学习到译码规则,使神经网络对于更长的极化码的准确快速的译码成为可能。接下来为了解决相干噪声信道下传统SC译码性能差的问题,设计了神经网络与传统译码算法相结合的级联GRU-SC译码器。本文在四种不同的噪声相干性情况下使用码长为64的极化码分别对GRU-SC译码器与传统SC译码进行译码性能对比,在两种译码模型性能差距最大的噪声相干性下,当BER为0.02时GRU-SC译码器相比传统SC译码器有大约2d B的性能增益。GRU-SC译码器突破了单一神经网络的维度限制问题,并显著提升了在相干噪声下的极化码译码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电磁频谱资源开始变得紧张,认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被提出,但是认知无线电存在被恶意干扰攻击的风险。现代战争中,电磁战不可避免,及时识别敌方干扰与我方设备异常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电磁频谱监测与频谱异常检测是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检测恶意干扰、非法占用等无线电异常,对保障无线电管理和电磁环境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电磁频谱监测设备体积大、功耗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高维、不规则等数据特征为信息处理带来新的挑战。图信号处理研究不规则离散域上的信号,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与重要工具。图信号处理技术将不规则离散数据抽象为图信号,并构建了与传统信号处理类似的理论体系。采样与重建是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针对图信号采样与重建的理论研究并不完善,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主要研究图信号的重建问题,包括收敛速度更快的重建算法,针对全频带图信号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快速、精确地计算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关键课题。由于需要计算的目标散射体大多体现物理尺寸较大、结构相对复杂等特点,在高频入射波照射下,往往会面临目标的电尺寸过大、计算复杂度较高、计算资源不够等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利用高频渐近法快速预估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弹跳射线法对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分析,为能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本文首先依据三角面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高分辨成像能够获得目标丰富的结构及运动信息,从而为目标分类识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空间态势感知与防空反导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单一平稳目标,在平动补偿后利用传统的距离-多普勒(RD)算法即可获得聚焦良好的图像。但在实际应用中,ISAR往往面临复杂的多目标观测环境,这将为聚焦成像带来很大的困难。当同一雷达波束内存在多个目标(如飞机编队、多个弹道目标等)时,由于各个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隐身目标的战场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提升目标的隐身性能,就需要对目标散射特性进行研究,而衡量目标散射特性的关键指标就是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越低的RCS意味着更好的隐身性能。近年来电磁超表面因其具有灵活控制电磁波的能力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利用电磁超表面实现RCS减缩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现有利用电磁超表面减缩RCS
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线蜂窝网络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场景下的通信需求,尤其是在5G技术兴起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但是另一方面,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例如森林火灾、地震甚至战争情况下,使用传统无线蜂窝网络无法做到稳定通信,此时其他通信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流层散射通信就是一种可靠的超视距通信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代替卫星通信,减轻卫星通信的压力,并且已经在实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存储需求量剧增。NAND Flash因其高性能、高密度、非易失性和低功耗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存储介质。单个NAND Flash的容量和速度都远无法达到SSD的大容量和高速的主机接口需求,SSD中普遍使用将多个NAND Flash芯片集成在一起,控制多个芯片并行进行读写操作,来满足固态硬盘的设计需求。目前,PCIe接口的SSD已经进入了企业级市场和消费级市场。与传统SATA接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市场对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应对复杂多变的通信环境,通信系统中天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可重构天线凭借其可在频率、方向图或极化等方面实现单参数或多参数的重构,使单一天线具备多个天线的功能从而减少天线数量、简化电磁环境而成为天线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由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以正六边形的形式排列构成。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已经得到了许多领域研究者们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省时省力和体验舒适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目标检测任务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电力巡检以及人脸解锁等应用都用到了目标检测技术。早期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模型大多数都利用了先验框(anchor)来降低模型的学习难度,但由于超参数较多、检测器泛化能力受限,近几年,学者们开始重点研究基于anchor-
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在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片上系统(Systems On Chip,SOC)等嵌入式产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芯片制造工艺不断发展,嵌入式芯片的工作带宽、功耗、面积和速度等性能指标也日益严苛。Fin FET工艺逐渐取代传统平面CMOS工艺,成为了目前主流的先进芯片制造工艺。为了满足目前嵌入式芯片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