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和宜宾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与艾滋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状况,探讨MSM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同伴综合干预方法对降低MSM人群高危性行为的有效性;构建并验证“MSM人群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干预试验方法,在四川省选择相距较远、具有相似社会文化背景的绵阳市和宜宾市作为研究现场,两市在此之前均未开展过MSM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且两市都能招募到MSM志愿者。采用“限量同伴推介同伴”的招募方法招募研究对象,即通过MSM志愿者介绍,首先分别在绵阳市和宜宾市各招募12名在MSM人群中有良好关系的人,经过知情同意后,作为“起始调查对象”完成调查,并发给每人3张招募卡,要求每人帮助招募1-3名MSM同伴参加基线调查,此后被招募的每名同伴同样要求帮助招募1-3名自己的同伴,依此类推,直到每个城市参加调查的对象达到200人为止。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过去12月内有过男男性行为(肛门-阴茎性交或口-阴茎性交)的男性,且年龄达到18周岁及以上。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由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现场指导调查对象,以匿名的方式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性病(AIDS/STDs)基本知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歧视状况、抑郁症状、艾滋病性病健康服务需求与利用、最近6个月活动场所、性伴特征及性行为方式、HIV检测服务利用及HIV和梅毒感染状况等。在完成对两市干预前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绵阳市为干预城市,开展MSM同伴综合干预活动,内容包括招募和培训同伴健康宣传员,使其掌握艾滋病预防干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伴健康宣传员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MSM同伴中,采取同伴影响同伴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行为倡导,开展安全套使用促进活动;并结合同伴健康宣传员的互联网和MSM活动场所的干预活动。宜宾市为对照城市,按照国家艾滋病预防控制要求开展常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干预城市在实施干预的一年期间招募四期同伴健康教育宣传员,每期20人,共80人。同伴宣传员的纳入标准:符合调查对象的纳入条件;有很强的志愿意识、广泛的MSM关系网络及良好的表达能力;有良好的干预活动技巧;愿意接受本项目的培训,并在自己的同伴中组织开展干预活动。干预内容分为4个主题,每次培训活动为90分钟左右,每次培训活动间隔2周。培训内容被编制为形式多样的角色扮演、小品、游戏等活动。每半年进行一次同伴宣传员的重聚会活动,分享和交流干预活动经验,讨论解决干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干预活动为一年时间,干预结束后进行评估,在干预城市(绵阳市)和对照城市(宜宾市)按照纳入标准(同干预前调查)各招募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同干预前调查),通过比较两市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纵向比较)和两市干预后调查对象(横向比较)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高危性行为情况等指标,评估干预方法的有效性。用干预城市(绵阳市)调查对象的干预前、后调查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MSM人群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歧视与安全套使用效能、最近6个月与男性性伴的高危性行为和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的关系,构建并验证MSM人群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利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共400名研究对象参加了干预前调查(干预城市200人,对照城市200人),干预城市(绵阳市)调查对象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57岁;自认为同性性取向者占76.0%,双性、异性和性取向不能确定者分别占13.0%、1.0%和10.0%;调查对象性病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平均得分分别为(12.37±3.27)和(10.30±4.76)分;有抑郁症状者54人,占调查对象的27.0%(54/200),受中重度歧视者90人,占45.0%(90/200);最近6个月通过互联网(78.0%)、私人聚会和同伴活动(74.0%)及酒吧/歌舞厅/茶室/会所(71.0%)结识性伴的比例较高;最近6个月有13.0%调查对象有女性性伴;分别有16.5%和38.0%的调查对象拥有1个及以上的男性商业性伴和男性偶然性伴;有1个以上男性固定性伴的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23.0%;最近6个月、最近6个月最近3次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从来不使用安全套的报告率分别为26.9%、29.2%;最近6个月与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偶然性伴和男性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并未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报告率分别为60.7%、69.7%和76.3%;最近6个月最近3次与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偶然性伴和男性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并未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报告率分别为62.5%、67.8%和64.1%;最近6个月最近1次与女性性伴、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偶然性伴和男性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报告率分别为61.5%、53.6%、65.2%和51.7%;调查对象中有73人参加HIV和梅毒检测,HIV检测率为36.5%(73/200),未检出HIV阳性者,梅毒检测RPR阳性检出率为9.6%(7/73),TPPA阳性检出率为12.3%(9/73),两者均为阳性者为6.8%(5/73)。对照城市(宜宾市)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8-63岁,性取向为同性者占60.5%,双性者占31.0%,异性和性取向不能确定者分别占0.5%和8.0%;调查对象性病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平均得分分别为(11.64±3.64)和(10.89±4.31)分;有抑郁症状者56人,占调查人数的28.0%(56/200);受中重度歧视者84人,占42.0%(84/200);最近6个月分别有92.5%、31.0%、21.5%、73.5%和71.5%调查对象曾通过酒吧/歌舞厅/茶室/会所、浴池/桑拿/足疗/按摩、公园/公厕/草地、互联网和私人聚会/同伴活动场所结识过性伴;最近6个月与女性性伴、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偶然性伴和男性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报告率分别为43.9%、22.8%、12.0%和17.6%;最近6个月最近3次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均不用安全套的报告率为52.8%;与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偶然性伴和男性固定性伴最近6个月最近3次发生性行为时均不使用安全套的报告率分别为25.0%、16.9%和24.6%;最近6个月最近1次与女性性伴发生阴道交使用安全套的报告率31.7%;最近6个月最近1次与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偶然性伴和男性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报告率分别61.4%、70.7%和58.5%;共有57人进行HIV和梅毒检测,HIV检测率为28.5%(57/200),HIV阳性检出率为5.3%(3/57),梅毒检测中RPR阳性检出率为8.8%(5/57),TPPA阳性检出率为5.3%(3/57),两者均为阳性者为5.3%(3/57)。干预活动为一年时间,干预结束后进行评估,分别在干预城市(绵阳市)和对照城市(宜宾市)按照纳入标准(同基线调查)各招募20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同干预前调查。围绕调查内容,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干预城市和对照城市干预前调查对象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2.37±3.26)和(11.64±3.64),干预后调查时分别为(15.10±2.33)和(9.85±2.98),使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城市调查对象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平均得分干预前、后分别为(10.30±4.76)和(12.17±3.79),对照城市分别为(10.89±4.30)和(8.40±5.50),使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城市调查对象干预前、后最近6个月与男性固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76.3%和57.5%,与男性商业性伴/偶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报告率40.3%,低于基线调查(6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城市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与男性固定性伴、男性商业性伴/偶然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报告率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城市干预后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最近3次与男性固定性伴、男性商业性伴/偶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37.2%和22.9%,低于干预前(64.1%和6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城市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最近3次与男性固定性伴、男性商业性伴/偶然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报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城市调查对象干预后调查时与男性商业性伴/偶然性伴最近6个月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报告率为87.0%,高于干预前(6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男性固定性伴最近6个月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报告率78.0%,高于干预前(5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城市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最近1次与男性商业性伴/偶然性伴、男性固定性伴干预前、后安全套使用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用通径分析结果,构建社会心理因素影响MSM人群高危性行为的途径,结果表明,艾滋病知识和歧视状况不仅可以直接影响MSM人群高危性行为和性伴数,并且可以通过安全套使用效能间接影响高危性行为和性伴数。结论“同伴综合干预”方法可提高MSM人群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并能降低该人群无保护肛交行为,是MSM人群预防性病艾滋病有效的干预措施。“MSM人群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提示日后的干预工作应提高MSM人群安全套使用效能,进而促进该人群高危性行为现状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