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核中的手征对称性破缺在核物理研究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手性原子核的存在最初是由S.Frauendorf和孟杰教授预言的,他们通过研究,指出存在着三轴形变的原子核在转动时可以展示出手性。实验上可以在手性原子核中观测到一对基于相同组态的△I=1的近简并转动带,人们称其为手征双重带。到目前为止,手征双重带已经在A~80,100,130,和190核区的30多个原子核中被观测到。最近,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一些研究工作建议可以在同一个原子核中存在着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手征双重带,即多重手征带。多重手征带的实验证据也已经在133 Ce,103Rh和107Ag中被报道。TRS计算表明,78Br中基于πg9/2(?)vg9/2组态的转动带展示出明显的三轴形变,这样的三轴形变允许手征双重带的建立。此外,78Br的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3,质子和中子费米面在g9/2,J5/2和p3/2轨道附近。在这些轨道中,g9/2和p3/2轨道具有相反的宇称,它们之间的总角动量差值△j和轨道角动量差值△Z都是3h,满足这种条件的两条轨道之间存在着八极相互作用,这样的相互作用会驱动原子核出现八极关联,对应着空间反射对称性的破缺。因此,78Br中可能存在着手征对称性与空间反射对称性的联立自发破缺。利用南非iThemba LABS国家实验室的加速器和探测器阵列,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70Zn(12C,1p3n)布居了奇奇核78Br的高自旋态,反应中选取的束流能量为60和65MeV。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建立了78Br新的能级纲图,78Br已知的能级被推高到能量为9132.9keV的态,自旋宇称为Iπ=(20+)。纲图中增加了44条新的跃迁和21个新能级。当前工作在78Br中观测到了五条转动带结构,其中三条转动带是本工作新建立的。通过对转动带的实验特征进行分析以及与临近Br奇奇核同位素进行的系统学比较,将78Br中的两条正宇称带解释为建立在πg9/2(?)vg9/2组态的手征双重带,将78Br中的两条负宇称带解释为建立在πf5/2(?)v9g/2组态的手征双重带。这两对双带在78Br中形成了多重手征带。当前的工作结合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多维约束协变密度泛函方法和三轴粒子转子模型研究了78Br中的两对近简并双带。理论计算很好的重现了78Br中两对近简并双带的实验信息,并显示78Br中的两对双带都有非平面转动,也因此支持多重手征带的指定。此外,当前工作还观测到了两对宇称相反的手征双重带之间的八条电偶极跃迁。E1跃迁的观测暗示着78Br中八极关联的存在。通过与存在八极关联的原子核125Ba和稳定八极形变原子核224Th的B(E1)/B(E2)和正负宇称转动带能量移动的对比,我们建议78Br中存在八极关联效应,且八极关联效应随自旋的增大而增强。78Br中的八极关联效应也被多维约束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宏观-微观方法对势能面计算结果所支持。本工作首次在核系统中发现手征对称性和空间反射对称性的联立自发破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