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污染源的有效识别与分级对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平原区主要污染源进行解析,构建了以特征污染物属性与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污染源危害性的量化计算方法。运用ARCGIS 9.3软件实现了北京市平原区的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和污染物属性的叠加分析,得到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与危害性分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下水易污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并综合考虑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及水源保护区划分,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同时,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通过改变特征污染物属性权重和防控区划指标权重对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论文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地下水污染源分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细致准确得反映出污染源的危害性分级,结果显示工业污染源对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城镇居民区和垃圾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最高的地方在石景山首钢工业区附近。(2)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结果显示北京市平原区防治级别最高的区域大部分位于城八区西部、平原区北部及东北部,这些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地下水价值等级及地下水源保护区等级均处于较高级别;防治级别次之的区域大部分位于平原区的中部、西南部、东北部。总体上看,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图能够从本质角度、社会经济角度、政策角度综合反映出该区域目前的地下水状况,符合实际情况,能够为下一步实际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3)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防控区划指标权重比特征污染物属性权重更为敏感,特征污染物属性权重是针对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价过程中的参数,属于整个评价体系的最底层,而防控区划指标权重是针对最终防控区划评价的参数,属于整个评价体系的最高层次。因此这种不确定性的结果主要是源自于方法构建的三个层次特征。也正因为此,合理确定地下水风险性、地下水自身价值和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权重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