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行为偏差、心理问题增多,尤其是大学生自杀行为以及校园伤害事件的频发,漠视生命的存在和价值,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陷入生存的迷失状态,迫使人们对现行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反思。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人生命的丰满、发展与幸福,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贴近大学生真实状态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最为关键的是通过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新的构建,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本身、针对生命内涵的教育。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精英阶层,他们的生命品质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构建的成功与否。因此,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实践,更是教育价值追求。我们应该真正把生命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轨道,让大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意义、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宗旨和内容。生命教育的宗旨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关切个体自然生命、激发大学生生命潜能提升人生价值、鼓励大学生超越自我追求幸福;生命教育的主要包括珍惜生命教育、逆境意识教育、生命人文和审美教育、生命信仰和幸福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分别从校园婚恋性爱问题、学生虐待动物问题、学生自杀他杀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关于大学生生命的突出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遵循厚生、预防、差别、欢乐、公正、宽容等六个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巩固家教的重要地位、融生命教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寓生命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建设凸显生命关怀的校园文化、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的机制等六种途径,采取优化生命教育的方式、高校应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生命教育的领导和管理、调动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加强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融入生态教育等方法来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
   大学生群体对生命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问和寻思永远也不会停息。我们只有把大学生群体置于现时代的生活背景下,关心其成长的环境和人性发展背景,我们才能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做出审慎的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全球化和一体化背景下高等院校的生命教育,把它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新世纪承担的重要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与时俱进,在生命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也应该要有新的面貌,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休戚相关,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更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内部变动状况,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前提。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也明确提出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尽管西藏三次产业在形式上呈现出“三、二、一”的产值状态,但其产业结构内部仍存在分布不合理问题,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本文通过
学位
青藏高原作为生态屏障对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原退化现象严重,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在生态治理实践中,现在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多年来占主导地位的科学知识或普同知识在国家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另一种是近年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的地方性知识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草原沙漠化趋势严重,当地牧人扎琼巴让运用本土经验号召当地牧民成功治理恢复沙化草原、湿地三万余亩。“本土经验”、“当
学位
本文选取兰州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为“田野点”,当地人俗称这条街为“老街”,老街为什么被“老”字予以冠之?是其历史悠久,还是有“新街”与之相对?事实上,老街之“老”既有当地人对其寄予的文化情怀与认同归属感,也包含了现代化过程中维持文化延续的诉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老街成为一种文化传统的载体和象征,乃至在新一轮城市现代化发展中,被打造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本,由此老街不“老”,反而历久弥新,更在传统与
学位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变迁和调适是持续不断且不可避免。因此,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研究民族问题的调适对于了解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城市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传统上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相对于主流社会面临着强烈的现代化挑战值得我们深入观察。  本文以甘肃省西北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的哈萨克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对当地
学位
从教育与文化的交互关系出发,变迁与选择是研究藏族教育的基本视角。近年来,随着族际间文化的交流、交融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生计变迁、定居转型、旅游开发、城镇化建设与媒体信息的网络传播等的出现,使得拉卜楞藏族地区的文化形态以多样共存的形式呈现,而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亦呈现出知识多维的特征。为此,本文在阐述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将“变迁”与“选择”纳入藏族教育研究的理论
学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培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民族文化都是由该民族的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毫无疑问,女性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主体。由女性所创作的艺术,是她们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创新和积淀,是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北地区的各民族有众多的民间艺术,洮绣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各族妇女共享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各族妇女民间手工艺服饰的技艺和审
学位
嘉木样·阿旺宗智(1648-1721)是藏传佛教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拉卜楞寺寺主,他创建了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该寺的建立使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的传播发展壮大,拉卜楞寺在短短三百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这与嘉木样·阿旺宗智在位时所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系统阅读和整理与嘉木样?阿旺宗智相关的汉藏文文献,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其生平出发、结合其本人思想,探讨其历史贡献,进
苯教是藏族固有的一种宗教,它与藏族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对藏族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反映了早期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也见证了藏民族的文化变迁。纵观历史,统治阶级极力尊崇藏传佛教,对苯教采取严厉限制,甚至有的地方多次出现“改苯为佛”的现象,使苯教逐渐衰落,目前仅在藏族东部的边缘地带集中保存有活态的苯教文化。虽然苯教自身组织比较松散,联系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苯教高
学位
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是否适应所处的社会,这种适应一般会涉及其在底层社会的身份建构、被认同和信任等。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不同的地区的传播各有特色。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承个案是必要的。本研究以武威市金塔寺为例,拟沿着民族志书写和解释人类学的范式,对一个在河西走廊有数百年盛名的乡村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汉族社会的互融与共生情景进行描述并赋予一定的说明性,力求为更有效地对类似文化现象的解
学位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力的授予者。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丧失其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坚持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