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京北郊使用FA-3型9级采样器和KC-120H中流量分级采样器于2014年1月~11月对颗粒物分粒径采样并进行实验室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北郊颗粒物污染严重,污染以细粒子为主;颗粒物粒径呈双峰分布,峰值位于0.43~0.65和9-101μm粒径段。冬季细粒径段较高,春季粗粒径段较高;颗粒物浓度的昼夜变化在细粒径表现出夜晚大于白天的特征;降水对细粒子清除效果更为明显;霾发生时,0.43~2.1μm粒径段颗粒物浓度增加最明显;相对湿度(RH)>70%时,颗粒物浓度明显上升。南京北郊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占质量浓度37.3~47.9%,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其中SO42-、NO3-和NH4+是气溶胶中三种最重要的离子,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在0.43~0.65μm。不同时段三种离子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规律,S042-和N03-在冬季峰值迁移至0.65~1.1μm,NH4++在冬季0.65-1.1μm浓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季节;N03-夜晚浓度明显高于白天,而S042-在白天浓度高于夜晚,NH4+则昼夜差异极小。OC (Organic Carbon)、EC (Element Carbon)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到质量浓度的11.1~14.1%和4.2-5.2%,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OC.EC冬季浓度最高,夜晚浓度明显高于白天。随着湿度增加,OC和EC浓度呈下降趋势,与两者的吸湿特性有关。南京北郊大气气溶胶消光贡献最大的是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占总消光系数(340.4Mm-1)的64.4%,冬季消光系数最高,主要与NO3-、OM和EC浓度较高有关,秋季较低的消光值主要是由于OM、EC浓度较低,而夏季较高的消光值受到相对湿度和NH4+、SO42-浓度的共同影响。本文中利用IMPROVE公式得到的消光系数与观测值存在一定差异,针对南京的污染情况,IMPROVE公式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