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泥岩混合颗粒料压实特性及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砂岩、泥岩及砂泥岩互层的地质条件在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分布十分广泛,也方便就地取材,所以砂岩、泥岩及砂泥岩混合颗粒料经常作为建筑填料。为了了解砂泥岩混合颗粒料的压实特性,本文选取重庆地区广泛分布的砂岩颗粒料、泥岩颗粒料、砂泥岩混合颗粒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击实试验研究了砂岩颗粒料、泥岩颗粒料、砂泥岩混合颗粒料的压实特性,并通过筛分法研究了击实过程中的颗粒破碎的问题。根据试验研究成果,探讨了砂泥岩颗粒含量比例、颗粒级配、击实功能等因素对砂泥岩颗粒料压实特性和颗粒破碎的影响,并阐释了砂泥岩颗粒料破碎的机理。最后,从土料的颗粒级配、含水率及压实度等方面讨论了砂泥岩混合颗粒料压实质量控制指标。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击实试验得到了砂岩颗粒料、泥岩颗粒料、砂泥岩混合颗粒料在不同颗粒级配、不同击实功能条件下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砂泥岩颗粒含量比例、颗粒级配、击实功能等因素对砂泥岩颗粒料压实特性的影响。总体来说,颗粒级配对砂泥岩颗粒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最优含水率值均有随着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d90、d60、d50、函0、函0粒径的增大有减小变化的趋势。最大干密度值随着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实功能大于标准击实功能的时候,最大干密度增加的速率降低。对比可知:砂岩颗粒与泥岩颗粒含量比例为4:6时,压实效果最好。(2)对于砂岩颗粒料、泥岩颗粒料、砂泥岩混合颗粒料来说:颗粒破碎率与不均匀系数都不密切相关,但破碎率随曲率系数、d90、d60、d50、d30、d10粒径的增大呈增大变化,即破碎情况越严重。粗颗粒料含量越多,颗粒破碎越严重。在相同击实功能下,泥岩颗粒较砂岩颗粒更容易破碎。当砂泥岩混合颗粒料中,随着泥岩料含量的增多,颗粒破碎越严重。(3)对于实际工程来说无论是砂岩颗粒料、泥岩颗粒料还是砂泥岩混合颗粒料均可以按照设计级配3来进行选料,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压实效果。对击实试验数据的分析可知,对于现场压实填料的含水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均能够满足要求,对于压实度的选择可以参照各种规范和标准进行选取。
其他文献
  宗教历史建筑的保护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保护理念日趋成熟,保护的措施也愈加完善。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探讨如何针对具体的宗教历史建筑选择和制定恰当的保护策
会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功能的更新和完善使街道历史文化的丢失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课题。街区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交通空间,更是人们的生活场所。随着时间的沉淀,街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以主题产业为依托,以市场开发为载体的复合型主体产业园已成为产业园开发的新模式。本文对这一新型产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主题定位
  我国目前正处于住宅产业化进程当中,工业化住宅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中国古代民居中蕴含着宝贵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了适宜性设计策略。如何在适应工业化、产业化的住宅研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粗放模式的反思,分析了粗放模式下传统建筑现状和传统增长主义的城市化进程,得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转型——走建筑工业化道路。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的现代住宅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同时要反映地域文化,新中式作为时下兼具东方韵味与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应运而生。本文针对北方的地域特点,通过住宅建筑空
  蒙古包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自南北朝基本形成现有形式,其发展和演变是草原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草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的缩影。它的构造独特,时至
  本文从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的发展和对环境的认知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对东北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营造具有人性化、地域性和生态性特点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