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一种低原子序数结构材料,铍具有显著的综合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在核能、航空和航天等领域,铍部件的使用量在日益增大。铍是一种较活泼的脆性金属,在应用领域中常产生脆化效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低原子序数结构材料,铍具有显著的综合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在核能、航空和航天等领域,铍部件的使用量在日益增大。铍是一种较活泼的脆性金属,在应用领域中常产生脆化效应,极大的影响着铍的机械性能。因此,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铍材受拉、压、集中载荷时,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根据金属铍材的扫描电镜图,建立了两种相近的晶粒模型,即:方形、六边形。
2、本文根据金属铍内部结构是各向异性的密排六方体,对两种不同模型进行了两种方式的内部参数的设置。第一种是传统意义上模拟时,把铍材内部所有晶粒的材料参数都认为是相同的。第二种是通过对密排六方结构刚度矩阵的理论推导,计算出46组参数值,再把46组参数值随机赋给每一个晶粒,从而达到铍材内部晶粒取向的随机性的特点。
3、对两种晶粒模型的铍材,在受到压缩、拉伸和集中应力三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受载后内部的应力应变云图。
通过对材料参数随机分布设置,模拟两种不同形状铍晶粒在受到压缩、拉伸和集中应力三种情况受载时发现:整个铍材内部各处应力的分布是随材料参数的不同而分布不同。由于晶粒材料参数不同所导致各个晶粒的变形不同,应力最大值大都分布在晶粒与晶粒的接触处,从而使晶界处产生应力集中,容易发生断裂。研究结果将为防止铍材受载后断裂提供了有效的数值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转鼓是碟式分离机的核心部件,工作时由于高速回转引起自身及物料的离心力使转鼓承受极大的作用力,极易导致极其严重的可靠性问题。为防止安全事故,分离机械行业制定了相应的转鼓强度计算规范。但是该计算规范中所使用的计算公式尚不十分完善。因此,进一步探索更加完善的强度评定方法十分必要,以减少零件失效的风险,也防止出现过于保守的计算结果。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探讨了碟式分离机转鼓强度分析评定存在的问
借助于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给出了电力系统中导致混沌出现的判据;结合梅利尼科夫函数法,计算出了电力系统中混沌现象出现的临界条件和混沌出现的参数区域:对统一潮流控制器进行变结构控制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混沌振荡的出现与电力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结构参数有联系;周期性扰动下,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策略对抑制混沌振荡有显著的效果。深入分析、研
本文借助先进的湍流实验测量技术——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在低速回流式水槽中对波形壁面的湍流流场雷诺应力与速度变形率的弛豫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波形
电力电子技术自诞生起就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在解决21世纪能源和环境问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高效的电能转换装置,电力电子变换器目前已经在工业、交通、国防以及日常生活等各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和深入。总的说来,这些研究涉及了开关器件、拓扑结构、控制策略、参数设计、建模方法和稳定性分析等方面。本文以电力电子变换
在电力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中,时常需要用到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它具有经济、便捷等特点而被作为优先考虑使用的分析工具。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励磁调节和电力负荷等元件构成,各元件的数学模型精确度都会影响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结果,在实际电力规划、研究分析当中应恰当使用,若使用不当,甚至可以得到截然相反的特性。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当中,负荷模型的建立需要依靠建模工作者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负荷由各类不同负荷特性的电器组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D-PMSG)是一种重要的变桨距、变速恒频的风力发电形式,凭借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背靠背双PWM变换器并网的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如下:分析了发电机侧不控整流和PWM整流各自的优缺点,建立了经双PWM变换器并网的D-PMSG的数学模型。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实现了PMSG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采用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实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交流电机作为控制对象的交流伺服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得
非线性系统参数识别是为了估计描述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模型参数。一般来说,根据已有的先验知识得到系统动力学控制方程的估计形式,利用辨识理论识别对应系统各种运动状态下动力学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极不均衡,实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力发展战略,成为我国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能源供应的必然选择。直流输电以其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方面的明显优势已成为推动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我国大型能源发电基地的建成投运、全国互联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强交强直”的交直流混合输电格局逐步形成。在交流系统故障或正常情况下,均可安排直流输电系统带送端交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