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师学生是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素质全面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艰巨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幼师学生不仅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及较新的思想观念。 幼师学生大多数是年龄在16-18岁的女生,这个时期的女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置身于社会中的幼师生遭遇到了信仰上的困惑和冲突,出现了幼师生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失衡。这一特殊群体的道德认知水平如何?她们在道德认知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她们道德认知的发展和成熟?培养道德认知的模式怎样?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师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我们认为研究和探讨这一特殊群体的道德认知水平及其培养途径与方式,对于做好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丰富人们对幼师生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培养的认识,而且能够为增强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研究的框架,对幼师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和如何培养幼师女生的道德认知,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具体策略。全文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说明了问题提出的背景,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分析概括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逻辑结构等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通过比较界定了德育的概念,分析了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道德认知的内容和结构,较为深入地分析论证了道德认知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分析了当代道德发展理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五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大致确定了幼师生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 第六部分根据幼师生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提出了幼师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及具体方法。郑庭海:幼师生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 第七部分是结语,对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作了总结性论述,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幼师生道德认知德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