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中国导演群体出现了主体转型:从男性独掌大权到女性顶起半壁江山。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态度和风格,因此研究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第一代女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导演的塑造如出一辙,脸谱化、无性别,多集中于“地母”和“花木兰”这两种形象。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将女性意识贯穿到电影作品中。她们通过电影追求两性平等的话语权,转变大众在父权社会影响下单一的男权思维模式。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选择亲情、友情、爱情等电影主题,展现对女性的关爱和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不缺少对现实的批判。她们在叙事时融入了自己的私人情感,加入自己的经验体会,有意地选择女性叙述人,从女性视角出发,使女性成为叙事主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和和传统影片中的大相径庭。女性角色从模糊群体变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从“附属”地位提升到“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些独特而鲜明的女性角色反衬了男性角色的懦弱和无能。不仅如此,女性导演还对边缘禁忌话题进行了大胆诠释,不仅书写了女性的“性解放”意识,还将视线转向了女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但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世界接轨,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气息渐渐弥漫整个电影市场,市场逻辑主导下的电影行业制约着女性导演的创作发展。一方面,女性导演作品承受着来自西方电影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中国电影的创作领域,商业片占据大片江山。电影行业的现状,使以感性视角、细腻处理的女性导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如何,女性导演试图恢复女性话语权,谋求与男性同等的参与权,为人类发展提供新的思维范式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并且她们含蓄、细腻却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也为电影带来了新的美学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