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渭河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减少,流域内水资源紧缺,泥沙淤积、洪水灾害频发。分析渭河流域径流输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渭河流域科学配置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渭河流域32个水文站近60年的水文资料、气象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和水土保持措施资料等,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法、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距平累积曲线法等对渭河流域的径流及输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渭河流域1937-2013年径流、输沙年际差异显著。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89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1亿吨。渭河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渭河流域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为1993年,输沙序列的突变年份为1996年。(2)渭河干流大部分区间、泾河、北洛河的部分区间径流量、输沙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渭河大多数区间来水量和来沙量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泾河的部分区间来水量、来沙量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北洛河部分区间在21世纪初发生突变。(3)渭河流域的产流中心在渭河干流上游至魏家堡段;渭河下游南岸的涝峪口、秦渡镇、马渡王以南区域;泾河干流上游至杨家坪段。渭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在泾河庆阳以上区域、北洛河刘家河以上区域,而渭河干流中下游魏家堡-华县段、北洛河下游黄陵交口河-状头段为泥沙淤积区。(4)影响渭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因素以及土地利用、水利水保措施等相关人类活动。1958~2013年,渭河流域年降雨量呈现微弱减少趋势,降雨侵蚀力呈现微弱增加的趋势。渭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草地、林地、耕地和建筑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耕地、未利用地、湿地比重逐渐减少,草地和林地比重逐渐增加。1970~2006年,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合计年均减水37.049亿m~3,年均减沙1.17亿t。降雨量和人类活动的减水贡献分别为15.14%和84.86%,降雨量和人类活动的减沙贡献分别为7.46%和92.54%。
其他文献
植物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优美景观等多重功能,在景观营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公园是城市中主要的绿地景观,是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
杨树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栽树种之一,在缓解土地盐碱化、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选育杨树抗性新品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