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证实,人际关系以及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网络对青少年期个体的情绪适应问题有重要预测作用,高社会支持会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格以及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知觉性,进而对个体的不同情绪体验形成不同程度及模式的影响。自尊反映了个体对自身被社会接纳的知觉,是人们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文化的一种心理机制,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性的核心要素,恐惧管理理论指出自尊可以降低死亡恐惧引发的焦虑(张奇,王锦,2007)。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在面临不同情境时,会产生差异较大的情绪体验(高丽,张向葵,田录梅,2010)。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家庭及学校环境系统中,不同人际关系来源的社会支持(父亲支持、母亲支持、老师支持、朋友支持)以青少年自尊为中介变量对其情绪适应问题的作用模式,并比较了该关系模式在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群体中的特点和差异。以期为教师、父母及青少年自身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帮助改善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状况及情绪情感体验,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邹泓等人编制及修订的青少年孤独感问卷、社会支持网络问卷以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Rosernberg自尊量表(RESE)对北京及西安两地的1495名青少年有效被试进行测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假设。结果:(1)自尊、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及负性情绪,显著正向预测其正性情绪;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自尊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对老师支持、朋友支持与青少年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对父亲支持、母亲支持与孤独感的完全作用显著;自尊对母亲支持、老师支持与青少年负性情绪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对父亲支持、朋友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完全中介作用显著;自尊对父亲支持、老师支持、朋友支持与青少年正性情绪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对母亲支持与正性情绪的完全中介作用显著;(3)不同人际关系来源的社会支持与青少年自尊、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模式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群体中,老师支持对自尊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自尊对朋友支持影响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对母亲支持影响孤独感的完全中介作用显著,对父亲支持影响孤独感的完全中介作用不显著;女生群体中,父亲支持对青少年自尊的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自尊对老师支持、朋友支持影响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对母亲支持影响孤独感的完全中介作用显著;社会支持、自尊与青少年正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模式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自尊对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情绪适应关系的中介作用显著,不同人际关系来源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不同方面的情绪适应问题具有不同的影响模式,且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群体中,社会支持对其孤独感的作用模式不同,存在单独的性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