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提出,对我国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改变。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人口大国,而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问题关乎我国民生、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我国小麦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导致以小麦为加工的企业从国外进口,从而使得国内小麦库存增加。尤其是在当下“供给侧”与“需求侧”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客观、辩证地分析我国当前小麦生产状况和新特点,对提升我国小麦生产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及价值。本文在现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小麦的最小养分定律入手,提出小麦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假设,采用投入导向型和产出导向型的DEA分析方法,对我国15省进行分析,并选取产量较高的五大小麦主产区来研究,分析小麦要素投入问题与价格过高的本质,并提出调整的具体方法与建议。根据数据计算统计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小麦高产地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地区。第二,各地市小麦不同要素投入松弛调整差异大。第三,我国小麦种植目前机械化程度低,排灌与氮肥投入普遍偏高。第四,我国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不利于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率。第五,无论是从投入导向型还是产出导向型角度分析,各地小麦生产均存在要素投入冗余,并且路径基本一致。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我国小麦成本,增加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研发小麦科技技术。我国主产区部分已无可提升产量或降低成本的空间,只有技术的研发才能进一步推进小麦的产量。第二,需要对小麦生产进行要素投入优化。目前我国小麦均处于要素投入过度的状态,即便是在小麦主产区中,我国小麦生产投入依然呈现出过量的现状,尤其是排灌与氮肥的投入。第三,提高小麦政府补贴力度。第四,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第五,推进规模化种植,来改善小麦种植效率低下问题等。低价的国际小麦不断冲击着国内小麦市场,在目前情况下,对于如何提升我国小麦的国际竞争力度不仅仅要对要素投入成本进行把控,更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升级,而小麦的规模化种植也是进一步降低我国小麦成本,提升我国小麦种植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