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苏轼诗集,专门写饮食的诗歌有一百五十多首,而提及饮食者达近千首之多,这一数字超过了苏轼终其一生所创作的二千七百多首诗歌的三成。可见,苏轼饮食诗歌创作蔚为大观。作为“奋力有当世志”的士大夫,像苏轼这样对饮食日用如此关注并且对各种食材津津乐道,对亲自实验各种烹饪法、酿酒法乐此不疲的现象无疑是罕见的。当然,苏轼好吃,但不耽于吃,更不囿于吃;好论美食,但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而是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绘声绘色地娓娓道来。苏轼的一生几起几落,宦海沉浮,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凡足迹所到之处他都入乡随俗、随遇而安,不失时机地品尝当地的风味美食。条件允许时他尽情享受山珍海味,生活窘迫时他也安于粗茶淡饭。复杂的人生际遇和随缘自适的心态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饮食观,即:“五谷以疗饥”的适用观,“半酣味尤长”的适度观和“饱吃惠州饭”的适时观。论文的第二部分将苏轼饮食诗歌分成:在朝任官、地方任职和遭受贬谪这三个时期加以对比研究。对比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分析例证的基础上将三个时期饮食诗歌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对比,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创作于地方任职和遭受贬谪时期的饮食诗歌中提到的食物最为丰富多彩,而遭受贬谪时期的饮食诗歌尤为杰出。苏轼自号“老饕”,显然,对于自己的知味善食他不无自豪。每当面对食物,他的味蕾即刻就会被打开,同时打开的还有他轻松愉快的话匣子。在饮食诗中,有时他和朋友相互调笑戏谑,使得生活充满生机和乐趣;有时他甚至拿自己嘲讽打趣,使得生活中的窘迫被轻松地化解。他常说“肉食者尝苦墨”(肉食者胸中无墨),又对海天佛国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立足生活、注重实践,善于从大千世界中吸收创作的养料。以上两点涉及到苏轼善吃知味背后的两种人生取向:谐趣人生和务实人生,将在第三章中论及。苏轼对生活和美食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的饮食诗歌往往是真性情的流露。又加上超尘拔俗的措辞,高超绝妙的艺术手法,使得他成功地化凡俗为高雅,大大提升了饮食诗歌的格调,使得饮食诗歌在高雅的艺术殿堂有了一席之地。他的饮食诗歌看上去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这种朴实和平淡却是铅华褪尽、绚烂之极所呈现出来的返璞归真与自然天成,因此淡而有味。诸如此类创作技巧、艺术特色与成就方面的东西将在第四章中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