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期的法国,一度以德彪西(Debussy)为首的印象派音乐一统天下。但是,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后,人们对音乐有了不同的感受和要求。人们的欣赏口味不仅是印象派音乐那种色彩绚丽、繁复过于精细的音乐语言,同时需要另一种更冷静、更实在的音乐语言。于是,一些法国的作曲家们直接的、自觉的举起了反印象主义的旗帜。这其中,以普朗克(Poulenc)参加的“六人团”为代表,使法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汇入了新古典主义的潮流。1920年普朗克与六人团的其他成员——米约(Milhaud)、奥涅格(Honegger)、奥里克(Auric)、杜列(Durey)、塔耶费尔(Tailleferre)六位法国音乐家,因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追随萨蒂的“反印象主义”,也因彼此的友谊而走到一起。他们清晰鲜明的作品反映了艺术理念的奇特统一,从复调音乐的复杂出发寻找简洁,集中呈示了法国音乐独特的美学空间。他们反对印象主义,要求法国音乐走上新路,追求明快、活泼、机智、朴素的音乐风格。其中以普朗克简洁、明快的音乐创作观念最为贴近萨蒂的风格,也最能生动地体现了六人团建立的初衷。作为一个团体,六人团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在不长的时间中他们却改变了印象主义在法国乐坛的主导地位,为法国甚至欧洲音乐开创出清新、明快、活泼、简朴的新风格。普朗克的钢琴作品不是一味的对古典的顶礼膜拜,而是挖掘古典时期、巴洛克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作曲技法,对浪漫主义所较少采用的古典主义时期的旋律、结构布局进行再创造,大多是优美精致、风趣幽默的小型作品,和声明快,织体清晰,追求古典音乐典雅精细的美感。这些作品大多带有明显的即兴性,其中不乏优美动听的感性旋律,聆听欣赏,可以是令人陶醉的,甚至多愁善感一番。早期创作多有喜悦的明亮,晚期的作品渐渐向内收敛,有结晶的效果。在分析普朗克钢琴作品的同时,从节奏、旋律、指法、音色、风格的把握等做出了一系列细致、深入的阐述,为演奏者更好的掌握此类作品,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文通过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法国音乐发展状况的介绍,论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产生及法国“六人团”的创作理念,着重阐述了普朗克(Poulenc)钢琴作品中的新古典主义倾向,并从此类作品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虽然不是填补学术空白的新题,但将会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