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谈话节目属于半机构性会话,兴起于美国,而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国内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研究,多从传播学角度进行,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角度进行的探讨则不多,而应用会话分析理论对谈话节目进行研究的则更少。本文利用会话分析理论中的整体和局部理论分析了10期电视谈话节目——《杨澜访谈录》,通过视频话语转写,对嘉宾和主持人的言语策略进行细致分析,揭示主持人与嘉宾做出言语选择背后的真正原因。本文主要应用会话分析理论,其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由Sacks等人在研究日常会话的基础上创立的。话轮理论是会话分析理论的核心,包括话轮的定义、话轮的构建成分、话轮转换规则及话轮的分配等内容。本文着重讨论的是话轮控制策略。话轮控制策略即说话人为控制话轮而采用的策略,可以分为争取、放弃、持有话轮三种。而争取、放弃、持有话轮各自又有多种实现方式。争取话轮的实现方式包括打断和插入;放弃话轮的实现方式包括指定下一说话人以及让听话者自我选择;而持有话轮的实现方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本文重要探讨的是通过有声语言来持有话轮的方式,包括独白、限制话轮长度、前置语列、话语标记语和重复等五种策略。本文主要对《杨澜访谈录》的整体及局部结构进行分析。从整体结构看,《杨澜访谈录》可分为背景介绍、开始、主体、结尾四部分。从局部结构看,每一部分主持人与嘉宾所采取的话轮控制策略是研究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主持人与嘉宾在争取、放弃、持有话轮时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对比,并得出了以下结论:电视机构赋予主持人与嘉宾不同的机构性权力是言语选择的关键。主持人和嘉宾之所以在可供选择的言语形式中侧重不同,是他们对自己机构性身份的适应。一方面,主持人多采用打断、点名等策略来争取话轮,而较少采用持有话轮的策略,这是对电视机构赋予他的会话控制者和引导者角色的适应,另一方面,嘉宾多通过各种策略来保持话轮,而较少争取话轮,这是对电视机构赋予他的会话参与者和信息提供者地位的适应。本文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对话轮理论有所补益上。话轮控制理论仅提出了话轮控制策略的实现方式,如放弃话轮时所采取的点名、提问等形式,但未将话轮控制策略与机构性权力相联系,造成了理论的缺失。本文旨在将话轮控制策略和机构性权力相联系,对话轮理论进行补充。其次,此研究希望通过对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话轮控制策略的分析,能真正提高广大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能力,使理论真正用于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