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能够通过牵引复位的Anderson II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是前路齿状突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最佳适应证,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定位针和拉力螺钉的位置不易控制,角度和位置的偏差,易导致并发症,并且颈部解剖复杂,手术切口范围内可操作空间相对狭小,容易损伤临近器官、神经等组织。术中必须应用C型臂X线机监测定位针和拉力螺钉在齿状突内的位置,反复C型臂透视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暴露于X线的数量。本次研究通过测量正常成年人齿状突、枢椎和颈椎的64排CT和DR片相关数据,设计、制作一种简易的齿状突定位针瞄准仪,此瞄准仪将提高定位针的准确度,降低手术风险。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2011年11月30日在门诊拍摄上颈椎64排螺旋CT检查,同时进行颈椎正侧位X片检查,显示正常的成年人影像资料共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5-70岁,平均39.42岁。测量检查者64排CT图像显示的齿突基底部冠状外径、冠状内径,齿突基底部矢状外径、内径,枢椎前唇角度,齿突后上缘至枢椎前下缘中点的长度,即颈3(C3)椎体前缘延长线至枢椎前唇尖高度,枢椎前唇与枢椎体下平面垂直高度,齿突后上缘至枢椎前下缘中点线与C3椎体前缘线夹角,C2/3椎间盘前缘高度,C3椎体两侧横突孔间距,C3椎体前缘中点至横突孔间距的顶高;在检查者颈椎标准侧位X片上测量C3椎体前缘高度,皮肤至C5椎体前下缘中点厚度,C5椎体前下缘中点对应皮肤至C2椎体前下缘中点的长度,C2/3椎间盘前缘高度,C2前下缘中点至胸骨上窝皮肤距离。将数据根据性别、年龄分组,测量结果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求出各个指标的平均值和四分位数,并对性别组和不同年龄组组进行t或t’检验。结果齿突基底部冠状外径(9.46±0.91)mm,冠状内径(7.02±1.03)mm,齿突基底部矢状外径(11.03±1.35)mm,矢状内径(8.04±1.10)mm,枢椎前唇角度(123.89±12.18)。,齿突后上缘至枢椎前下缘中点长度(35.90±2.88)mm,C3椎体前缘延长线至枢椎前唇尖高度(1.99±0.92)mm,枢椎前唇与枢椎体下平面垂直高度(2.34±0.96)mm,齿突后上缘至枢椎前下缘中点线与C3椎体前缘线夹角(16.10±4.24)。,C3椎体两侧横突孔间距(23.78±2.35)mm,C3椎体前缘中点至横突孔间距的顶高(6.54±0.89)mm;C3椎体前缘高度(14.49±1.70)mm,皮肤至C5椎体前下缘中点厚度(46.24±7.03)mm,C5椎体前下缘中点对应皮肤至C2椎体前下缘中点的长度(83.15±9.12)mm,C2/3椎间盘前缘高度(3.21±0.83),C2前下缘中点至胸骨窝皮肤距离(150.01±15.45)mm。C2椎体前下缘中点至胸骨上窝距离的75%的四分位数163.27mm。64排CT与颈椎侧位X片测量C2/3椎间盘前缘高度的t检验,P>0.05,两者无差异。男性组与女性组的C5椎体前下缘中点对应皮肤至C2椎体前下缘中点的长度、皮肤至C5椎体前下缘中点厚度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和四分位数,设计出用于前路齿状体螺钉内固定术的齿状突定位针瞄准仪,有四部分组成:导向杆、瞄准仪主体、尖圆针和手柄,制作出齿状突定位针瞄准仪的样品。此瞄准仪设计合理,结构的数据来源于测量指标的数据,此瞄准仪与传统的齿突导针把持器相比,更加方便,能够数据化调节定位针的位置,此齿状突定位针瞄准仪的设计与人的解剖生理结构相符合,有望进一步研究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