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采集于四川省东北部诺水河溶洞群的石笋SI3的TIMS-U系精确定年,并且对石笋中δ18O、δ13C、Mg/Ca、Ba/Ca、St/Ca和87Sr/86Sr多项指标的分析,重建了53.1~46.4ka这段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通过与两处同样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到夏季风气候显著影响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哥洞石笋(葫芦洞石笋MSL、MSD(Wang et al.,2001),董哥洞石笋D4(Yuan et al.,2004))的δ18O曲线做比较,发现石笋SI3的δ18O与其它两只石笋的δ18O变化的一致性,反映了在东亚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的石笋SI3的δ18O变化可以明确指示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特性。在与葫芦洞和董哥洞石笋δ18O值的比较中还发现,SI3的δ18O值有时候比较接近,但有时候明显偏重,但现代观测发现我国大气降水的δ18O从沿海往内陆是逐步变轻的,这表明石笋SI3的18O可能发生了富集,石笋SI3不是在同位素均衡条件下形成的。这显示非均衡条件下沉积的石笋SI3也可以明确指示气候变化并用于夏季风的演化研究。石笋SI3的δ13C与Mg/Ca、Ba/Ca和Sr/Ca记录在整体上随δ18O记录变化而变化,表明它们同样也要受控于气候环境变化。通过对δ13C与Mg/Ca、Ba/Ca和Sr/Ca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这些指标的变化受到石笋生长过程中先期沉积作用的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在干冷时期,先期沉积作用的加强使δ13C与Mg/Ca、Ba/Ca和Sr/Ca等指标明显升高。这些特征与石笋SI3生长在洞口环境是一致的。通过对石笋SI3的87Sr/86Sr分析,发现87Sr/86Sr与Sr/Ca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同时87Sr/86Sr与δ18O值对比发现,大体上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这就反映了当气候条件转为干冷的时期,87Sr/86Sr比值增高,而反之则相反。因此SI3的87Sr/86Sr可能是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演化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