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过去几十年,海洋缺氧现象在全球海洋中被频繁观测到,特别是沿岸海域和热带海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多数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海洋溶解氧将会逐渐减少。海洋溶解氧作为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态的关键环境因子,是绝大多数海洋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海洋缺氧不仅会影响海洋中氮、磷、铁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同时也会导致大多数海洋生物在行为、繁殖、生长等方面发生变化,更严重的会威胁个别海洋生物生存,引发死亡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海洋缺氧现象在全球海洋中被频繁观测到,特别是沿岸海域和热带海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多数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海洋溶解氧将会逐渐减少。海洋溶解氧作为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态的关键环境因子,是绝大多数海洋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海洋缺氧不仅会影响海洋中氮、磷、铁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同时也会导致大多数海洋生物在行为、繁殖、生长等方面发生变化,更严重的会威胁个别海洋生物生存,引发死亡事件。最终地,海洋缺氧将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并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海洋缺氧的主要原因之一。海温升高会降低海洋中氧气溶解度,从大气进入海洋的溶解氧减少,进而扩大现有的海洋低氧区域。同时,海洋变暖会增强海洋中的层化作用并减弱通风过程,由表层进入到海洋内部的氧气总量将减少。在海温升高、通风较弱的水层中,有机物矿化发生概率将提高,海洋生物的呼吸速率将增强,这将进一步加剧海洋缺氧。尽管人们使用海洋调查研究的历史数据对世界各大洋的溶解氧分布进行绘制,但单一的调查或航次数据很难对各大洋的缺氧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时空变化趋势深入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1960-2019年的多源溶解氧观测数据集,对海洋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OMZ)分别在溶解氧浓度小于20μmol/kg(OMZ20)和60μmol/kg(OMZ60)条件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已有的关于溶解氧变化信号的出现时间(Time of Emergence,ToE)研究多是关注在海洋温跃层,并且缺少分别预测溶解氧增加或减少信号ToE的研究。本研究使用公共地球系统模式大型集合数值模拟(The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Large Ensemble Numerical Simulation,CESM-LENS)数据集对上层(0-200m)、中层(200-1000m)、底层(1000m以下)海洋溶解氧减少信号ToE进行预测。最后结合海洋生物丰富度数据初步探究海洋缺氧现象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在1960-2019年期间,全球海洋OMZ60和OMZ20在水平方向上呈显著的扩张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轻微减弱的趋势。全球海洋OMZ在垂直方向的减弱速度大于水平方向的增强速度,OMZ60与OMZ20体积均呈减弱的趋势。(2)在水平方向上,全球和区域(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海洋OMZ60面积与OMZ20面积具有相似的变化,相关系数均超过0.90(p<0.001)。在垂直方向上,OMZ60与OMZ20的上边界深度、下边界深度和厚度具有空间异质性,且上边界深度逐渐趋于平均。(3)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溶解氧的状况不容乐观。在高等温室气体排放,即代表浓度路径 8.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8.5,RCP8.5)情景下,有69%的上层、75%的中层和71%的底层海洋出现溶解氧减少信号,每层海洋平均的ToE分别为2048年,2026年,和2033年。在低温室气体排放,即XGHG情景下,在2080年前出现溶解氧减少信号的面积比率更低,ToE更晚。(4)在RCP8.5和XGHG情景下,大面积的海洋溶解氧减少信号在中层海洋中出现,且相应的ToE早于上层和底层海洋。这可能是因为生物耗氧量在中层海洋最大。在区域海洋中,中层和底层海洋溶解氧减少信号的ToE更早,同时面积比率也达到最大。此外,不同方法的ToE全球分布模式显示大部分海洋都将在2080年前出现溶解氧减少信号。(5)全球海洋生物丰富度与最小溶解氧(Minimum Dissolved Oxygen,minDO)、海洋溶解氧减少信号的ToE均具有较弱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由多种环境因子共同调控。其相关关系在区域海洋中具有空间异质性。生物溶解氧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南大洋、北大西洋和沿岸海域。本文准确量化了海洋OMZ的时空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整个海洋溶解氧减少信号ToE的分布特征,为未来关于海洋缺氧的成因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此外,本文进行了全球海洋生物丰富度对海洋缺氧的响应的初步分析,未来研究可以从多角度对海洋缺氧导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变化进行探究。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虽然老龄化程度尚且没有到达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老龄人口总量已经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黑龙江省老龄化程度排名全国第三,哈尔滨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全国3个百分点,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干部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保障性、服务性工作,要主动谋划研究出适用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这是对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老干部工
鸟类混合群是两种以上的鸟类形成紧密群体,并共同觅食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该类群的一种重要社会结构。混合群的功能有两种假设:提高群体的觅食效率和降低个体被捕食的概率。本研究于2020~2021年冬季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在研究区域内的4个海拔梯度上分别设置了 28条样线,探究该地的鸟类混合群在整体结构、物种组成、成员角色、混群行为和种间关系上的特点,并对比生物因子和
格点QCD预言,在高温低重子化学势的条件下,从强子气体相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发生的相变是平滑穿越(crossover)。而在高重子化学势区域两者之间的相变是一级相变。这意味着重子密度从低到高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点作为一级相变的终点,这个点被称为QCD临界点。寻找QCD临界点是高能物理领域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借助于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科学家能够在实验室里进行高达200GeV的质心能量对撞,为
传统的备课方式有赖于单个教师手动撰写教案,且需要人工查找大量的教学资源来辅助备课过程,在此期间会过于消耗教师的精力,备课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此外,现有备课平台大多只注重单纯的信息资源利用,难以满足教师用户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和课程备课需求。因此,如何让教师更加有效且个性化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和课程备课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事理图谱分析的教学设计平台(后文简称ELG平台)的
微塑料与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被认为是海洋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在海水养殖领域,微塑料与ARGs污染尤为严重。微塑料不但能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多环芳烃、残留抗生素等多种环境污染物,还可能成为水体微生物群落良好的栖息载体,使水体游离态细菌富集在微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在低浓度残留抗生素压力下,微塑料能促进环境中抗生素耐药菌的生长,从而影响微塑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旅游、政策驱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古镇空间不断生长,承载着丰富地域文化的老区域及富有现代感的新区域共同形成当前城镇的风貌。文章首先以协同发展一般规律及古镇生长一般逻辑为基础,建构了古镇人地产协同发展的分析框架。其次以陕南古镇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土地、产业等方面对陕南古镇的生长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协同视角对人地产互动作用下的古镇发展进行检视。最后提出多主体协
文化传播与教学在跨文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与时俱进发展。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短视频在近十年之内成为互联网流量的中流砥柱,在年轻一代中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李子柒”无疑是最亮眼的短视频自媒体之一,其发布的系列短视频立足于中国民间饮食文化,展示了一个人间烟火气与人情温暖的中国形象,吸引海外受众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在个人IP的发展中,又同时保证了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因此项目实践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有的创新创业平台大多数是针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等问题,并未解决学生所面临项目学习资源的“孤岛”现象、科学寻找队友进行群组学习及参赛等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团队推荐相关的竞赛赛题和学习资源、科学匹配队友以及提供丰富的在线协作和管理工具
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公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绿色印刷是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替代产生环境污染和高能耗的传统印刷方式的有效手段。文章从人民教育出版社实现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来展现教科书绿色印刷的发展历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学形式从传统课堂发展到网络学习阶段,以教学视频为核心的网络学习形式已经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视频的广泛应用,教学视频呈现方式趋于多样化发展,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教学视频呈现方式会使学习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因此,研究教学视频呈现方式对学习者的影响,可以为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有效的建议,提高教学视频质量,促进学习者进行持续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