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国农民工的数量正在不断地激增,由于受传统二元制社会结构制约,农民工在城市仍处于社会的边缘。尽管,党中央对农民工问题不断地提出,并且出台了一定的措施。但是,收效却不是很可观。农民工是我国农民中最能体现社会活力的一部分,在社会话语矛盾中农民工是非常突出的主体人群,怎样才能使其在媒体中获得自身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媒介和农民工群体必将共同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中央逐渐的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力度,从1978年至今先后颁布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意义上“三农”问题有伴生出新的问题---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诞生。他们从农民中分化出来,进城讨生活,生活和生存状态却并非他们愿望所得。在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他们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在他们为城市做出贡献却无法拿到相应的回报,他们正当利益无法得到维护,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日益凸显,他们的诉求问题日益突出。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时隔18年后的再次回归,我们不难发现文件内隐的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需要关注的焦点,到2010年的7年间,党中央又连续下发7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但是关注的侧重点较之前的文件有了变化。2010年的主题是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那么农民工问题自然成为这一主题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央认为,农民工应该成为城乡一体化中的主要部分,因为他们对于农民这个大群体来说是最先经历城乡之间流动,最先具备城乡一体化中特点的一群农民。所以,有条件的农民首先进城是中央的一个策略,农民工群体在城乡间经历了近30年的磨砺,应该作为中国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伴随着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会议上明确提出“关注民生和社会成果人人共享”,并把农民工问题作为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又一次推动了农民工问题的关注高潮。陕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就西安市来说农民工的人数已经超过130多万。在陕西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考虑农民工的诉求,因为在陕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进程中这个群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各级政府最为重视的党中央机关报即中国第一大综合性报纸《人民日报》,地区性党报陕西省委机关报《陕西日报》以及在全国范围内以全国农民和农村工作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专业性报纸《农民日报》为对象,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三份报纸近12个月内的农民工报道数量和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和横向、交叉比较,考察新闻媒体中农民工话语状况,并结合陕西省西安市农民工现实生存状况,分析农民工话语权缺失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对策。本文的研究,对《陕西日报》中农民工报道中还未涉及到得方面可以得以借鉴,让党报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强势话语和精英话语,而且使得其报道内容覆盖更广,消息来源更加多元化,并逐渐的走向农民工,贴近农民工生活,服务农民工生活,让农民工的声音发出来,诉求大胆的表达出来,能够为农民工说话,让农民工说话,给农民工说话的空间,才能以期成为上传下达的良好渠道,以期成为陕西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晴雨表和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