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但人均收入较低,商品房价格过高,房价已成为困扰大部分居民的问题,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中央政府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但在保障性住房发展中,由于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失误,产生了许多问题保障性住房。因此,如何实现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厦门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技术重要因素,力图为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优良对策,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首先,对可持续发展发展内涵、特点进行论述,同时重点分析了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管理与技术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访谈等方式,识别出影响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26项管理因素,分别归类于准入管理、分配管理、退出管理、运营管理;及25项技术因素,分别归类于户型设计、建造技术、项目选址,小区规划。其次,运用平均值法得出专家与居民对管理与技术因素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专家与居民意见,得到影响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10项管理方面主要因素与9项技术方面主要因素。并发现管理因素中,专家看重的是良好的执行制度,“保障房分配公正,分配方法公平”得分最高;居民更看重的是眼前可直接获得的利益,“保障房租金或售价”得分最高。技术因素中,居民认为“交通便利性”最为重要,专家认为“保障房建设质量控制”最为重要。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管理因素9项公共因子及技术因素7项公共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影响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前5项管理因素及前5项技术因素。最后,综合主要因素及由回归分析得出的前5项因素,得到管理方面13项关键因素,技术方面10项关键因素,结合调查问卷,并借鉴香港、新加坡先进经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技术策略。以洋塘社区为例,认为其在技术方面的关键因素可持续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