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每年的3月至4月是易出现干旱、渍害及旱渍交替的季节,此时正是小麦拔节至开花期,是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土壤含水量过少或过多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试验于2013-2015年度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盆栽试验场进行,以扬麦20为研究对象,研究拔节与抽穗期干旱、渍害胁迫及组合对其产量、产量结构、籽粒品质、植株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小麦生育期间土壤水分的灌排调节标准及减灾调控途径,以期为稻茬小麦抗逆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小麦拔节期中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50%水分胁迫12天)每株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45.32%和49.22%,千粒重虽有增加17.97%,但不足以弥补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带来的产量损失,结果产量下降55.34%左右;拔节期轻度干旱和湿害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拔节期淹水12天条件下每株穗数和千粒重下降,减产19.76%。抽穗期中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50%)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减产40.56%;抽穗期轻度干旱条件下,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可能成为减产因素,产量降低21.57%;抽穗期湿害使产量降低9.71%;抽穗期淹水条件下千粒重降低,减产近10.24%。小麦在拔节期主要避免中度干旱和淹水,抽穗期后,要避免干旱、湿害或淹水,防止造成大幅减产。2、小麦拔节期中度干旱后,抽穗期再中度干旱严重减产67.75%以上,抽穗期再遭遇轻度干旱将减产54.15%以上;拔节期轻度干旱处理后,抽穗期轻度干旱,产量仅降低11%左右;拔节期轻度干旱处理后,抽穗期湿害则使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9.94%;拔节期湿害处理后,抽穗期轻度干旱产量显著降低34.85%;拔节及抽穗期均遭遇渍害的产量降低近90%,几乎绝收。小麦在拔节期遭受中度干旱,抽穗开花阶段则应尽量避免任何水分亏缺;拔节期遭受渍害时,抽穗开花阶段则主要避免干旱以及长时间的淹水,防止造成严重减产。拔节期轻度干旱或湿害逆境,可显著提高植株后期的耐旱性和耐渍性,可作为缓减小麦花后水分逆境伤害的可行途径。3、小麦拔节期中度干旱和淹水以及抽穗期淹水使株高降低,最高降幅达20%左右;拔节期湿害和抽穗期轻度干旱对株高无显著影响。4、小麦拔节期中度干旱显著抑制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形成;拔节期和抽穗期湿害对籽粒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淹水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籽粒重及其占总干重比例;拔节期轻度胁迫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较小,可以优化调控干物质的分配;拔节后要避免长时间的淹水。5、小麦植株在遭受水分胁迫后,产生应激效应,剑叶衰老与保护酶活性短时间内增加,随之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开始下降,胁迫程度越重下降越快。剑叶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滞后于SOD酶活性,表明植株体内通过增加衰老与保护酶活性来清除自由基,降低MDA含量,对提高小麦耐旱/渍性具有重要作用。6、小麦拔节期中度干旱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幅达45.54%,籽粒中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淀粉直/支比增加;拔节期湿害条件下籽粒谷蛋白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拔节期淹水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降低。抽穗期土壤干旱籽粒蛋白质含量上升;抽穗期湿害显著降低清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土壤水分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籽粒品质的提高,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加工品质。7、小麦拔节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饱和含水量60%,呈现水分重度胁迫时,应注意浇灌拔节水;抽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应注意浇灌小麦扬花水,确保扬花有墒,以保证籽粒灌浆成熟。拔节至抽穗期土壤适宜含水量应控制在70-75%,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湿防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