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披针叶黄华作为毒杂草型退化草地中的一种典型指示物种,在青藏高原地区退化草地恢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中披针叶黄华为研究对象,在4个海拔梯度(3000m,3075m,3145m,3220m)对其叶片功能性状、个体性状特征、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和繁殖分配等特点进行研究,明晰披针叶黄华生长、繁殖策略对海拔梯度的响应,通过分析3种不同的草地管理措施(放牧、围封和“围封+施肥+划破草皮+补播”的综合管理措施)对披针叶黄华的生长、繁殖特性,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披针叶黄华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披针叶黄华的生态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披针叶黄华的叶片大小逐渐降低;海拔3000m叶片的厚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海拔(P<0.05);叶片中脉维管束的宽度和上、下表皮细胞厚度逐渐降低;高海拔地区(3220m)的披针叶黄华拥有相对较低的分枝数、叶片数、根干重和茎叶生物量,较高的花和荚果重,采取了减少根系、茎叶投资,增加生殖投资的策略;各器官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2)与放牧相比,综合措施处理显著降低了披针叶黄华的叶片大小和茎、叶生物量(P<0.05),围封和综合措施处理,尤其是综合措施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分枝数以及花和荚果数(P<0.05);与放牧处理相比,围封显著增加了根干重和生殖投资,降低了茎叶投资(P<0.05);与围封相比,综合措施处理显著降低了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花和荚果重和生殖投资(P<0.05)。不同管理措施下茎叶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大于0.93)(P<0.01)。3)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之间异速生长方程的斜率受海拔的影响较小;叶长和叶面积的SMA斜率变化范围是0.466~0.556,叶宽和叶面积的SMA斜率变化范围是0.503~0.618;总叶干重、茎干重和总叶干重之间生长方程的SMA斜率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升高。不同管理措施处理下披针叶黄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呈简单的异速生长关系,围封处理样地中叶长和叶面积之间的SMA斜率最高(R2=0.889,P<0.01);综合措施处理叶宽和叶面积之间的SMA斜率最高(R2=0.918,P<0.01);总叶干重与茎干重之间呈等速生长关系;比叶重与茎干重之间呈简单的异速生长关系,SMA斜率范围为0.473~0.629,综合措施处理比叶重与茎干重之间的SMA斜率最高(R2=0.712,P<0.01)。4)围封和综合措施处理显著增加了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的比例,降低了披针叶黄华等杂类草的比例(P<0.05);围封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16.574)显著高于放牧和综合措施处理(P<0.05);综合措施处理样地的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3.433和0.906)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处理(P<0.05)。在0~10m尺度上,围封和综合措施处理披针叶黄华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而放牧样地中,由于动物的选择性采食,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披针叶黄华个体间由相互庇护转向相互竞争的关系,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转变成均匀分布。5)披针叶黄华可以通过调整叶片功能性状、个体性状、生物量分配和种群分布格局等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单纯的围封对披针叶黄华种群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较弱,不能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需要结合施肥、划破草皮、补播等措施才能使其得到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