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银行农贷研究(1934-1940)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末,西北大旱,陕西地区尤为严重,加之军阀连年混战,高利贷盛行,种种天灾人祸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20世纪30年代开始,陕西省银行的新式农贷机构开始活跃于陕西农贷市场,相较于传统借贷组织,新式农贷无论在制度建设还是借贷方式方面更符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并引起农村借贷制度和乡村生产观念的改进与转变,对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全文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陕西农村情况进行基本分析。近代以来,整个中国的农村经济大部分处于破产的状态,陕西遭荒旱和人祸比较严重自然也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该时期出现了1929年大灾荒,农业经济萧条、罂粟种植面积广、地权分配、人口密度不均、高利贷剥削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陕西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章主要介绍陕西省银行的历史渊源、基本业务情况、基本的组织构架以及业务部门的分布情况,对陕西省银行的业务能力,资本储备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陕西省银行依靠从全省到各市县及附属的放款机构,依托基层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农贷网路。陕西省银行的放贷区域面积广大,除陕北地区以外的陕西省其他地方都被覆盖。第三章、第四章着重介绍了陕西省银行农贷业务机构和农贷运行机制。通过对农贷业务机构包括信用合作社、农业仓库和运销合作社的分析,了解了陕西省银行是通过何种渠道将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第四章则更细化地分析了陕西省银行的农贷运行机制,通过对农贷的对象、种类、用途、标准、借还款手续以及信用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银行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贷网络,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有规可循,更好地达到农贷的效果。第五章则对陕西省银行的农贷进行综合评析。陕西省农民银行的农贷在一定程度上救济了农村金融,打破了传统的借贷方式,强化了城乡之间的金融往来,推动了农村副业的发展,为其他银行树立起了榜样。然后,作为新生事物,在不利的客观环境和背景下,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农贷被豪强势力所把持,农民得利少;农贷数量较少,不能解决农业生产所需;农贷手续繁杂、条件苛刻,不利农业生产和发展等等。总之,陕西省银行在农村开展的贷款业务,作为新式农业金融行为,目的是为了建立现代农业金融体系,解除农户借贷困难,使农民摆脱高利贷的剥削。因此,陕西省银行农贷业务的开展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政策,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也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尽管它还有种种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存在的价值。
其他文献
<正>1系统开发的目标与原则通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Web服务技术、Java的组件技术,依托银川市掌政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研发设施蔬菜实时动态预监系统。借助系统,农户可以进行
介绍了酸浴车间生产水的主要消耗点及回收价值,主要对离心机冷却水、离心泵冷却水、脱气冷凝器冷却水和结晶水环真空泵密封水进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后,生产水消耗量可节约89m
即期汇率是远期汇率的基础,远期汇率理论上应围绕即期汇率小范围波动。但是由于汇率管制和资本管制,境内人民币市场与NDF市场被分割,即期市场、远期市场和境外NDF市场价格有
研究目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提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症状发生率以及肺功能降低均与大气污染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在济南市空气污染较重的区域(历城区)背景下,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资金转移定价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为资金在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提供了合理的计价标准,能够将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在商
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国际以及国内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变化,这也说明股票市场在金融领域中也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股票投资者在该环境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