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推出了服务于高科技高成长、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深圳创业板市场。由于创业板市场具有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投机性和股价的高波动性的特征,限售股解禁事件为创业板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首次公开发行(IPO)限售股锁定期的逐步解除,上市公司的股东开始减持自己持有的股份,市场供求平衡、股票估值和投资者信心纷纷受到考验。 创业板之所以受到众多中小企业的青睐,是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进行融资,募集到的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创业板市场本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引起了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包括:资金超募现象,发行市盈率过高,频繁的高管辞职现象,特殊的投资者突击入股,以及退市制度的不完善。市场在解禁期发生一定的变化,个股情绪容易带动整个市场长期处于疲软状态,许多投资者甚至将股市的下跌归咎于解禁的规模和频率。因此,创业板 IPO限售股解禁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是监管者、上市公司决策者及投资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那么,首发限售股票解禁事件前后市场反应是怎么样的?解禁市场反应产生的理论成因,是价格压力学说,还是向下的股票需求曲线学说?股票流动性、估值水平、解禁性质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解禁事件所带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限售股解禁的实证分析,探索解禁期前后股价异常收益率的变化规律,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限售股解禁事件,正确评估公司价值;经过分析限售股解禁事件,研究冲击效应、估值水平、解禁性质等影响因素,所得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提供参考,促使上市公司内部信息公开透明,改善内部经营和公司治理;另外,也可以为监管者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完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维持我国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在阅读了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经济学中与限售股解禁事件的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了8个假设,试图通过事件研究法、均值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创业板 IPO限售股解禁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做详细的探讨。首先,本文选取2010年8月20日到2016年12月30日创业板市场中的1015个IPO限售股解禁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设定[-60,-21]为估计期、[-20,20]为事件窗口期,选用异常收益率、异常交易量、累计异常收益率为研究指标,运用事件研究法市场模型通过估计期内的日收益率对窗口期内的正常收益率进行估计后计算出异常收益率、累计异常收益率,用估计期内的平均交易量估计窗口期内的异常交易量。本文将实证分析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解禁事件前后区间内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并根据解禁对象、解禁时间所处市场环境、解禁比例将样本分为多个子样本进一步对比研究。第二部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并将事件日作为分界点,对解禁前后进行分阶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对所有创业板IPO限售股解禁事件来说,在T-5到T+2日的确出现了显著的负异常收益率,仅在解禁日 T为0.38%;累计异常收益率在解禁窗口期内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且解禁日后累计异常收益率逐渐趋于平缓。 第二,首发机构配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与首发原股东及首发战略配售股解禁时截然不同,限售期为三个月的首发机构配售股解禁日前20个交易日的逐日平均异常收益率为负值较多,且绝对值几乎每日都大于首发原股东及首发战略配售股解禁,尤其是在解禁日当天达到最大值-1.11%;而累计异常收益率从T-20起便每日为负,逐渐下跌,下跌效应较首发原股东及首发战略配售股解禁强烈许多。 第三,首发原股东及首发战略配售股解禁事件在解禁日前后20个交易日的平均异常收益率与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全样本的特征一致;解禁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异常交易量逐日增大,且始终为正,到解禁日出现明显的近20%的跳跃,解禁后,平均异常交易量继续增长,但较解禁之前更加平稳,最高时为T+18日的67.11%。 第四,市场对是否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时的反应不同:对限售期三年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解禁更有信心,平均异常交易量及累计异常收益率都更高,非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解禁其累计异常收益率从T-20开始直线下降,逐渐拉开差距;对上涨行情也更加乐观,交易量有所增加且也没有看到明显下跌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而下跌行情环境中解禁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在窗口期内逐渐下跌,差距增大。 第五,受到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性的影响,本文选定[-6,7]为多元回归分析部分的研究区间。研究区间内,累计异常收益率受到市盈率的影响不显著。解禁股数占原流通股比例对累计异常收益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系数为-0.0165,说明市场投资者对扩容压力还是做出了明显反应,则证实了股票需求曲线向下的假说;研究区间内的平均异常交易量的系数为0.0098,显著性非常高,即累计异常收益率会因为交易量的增大而增加,证实了流动性假说;市净率作为股票的一个估值指标,与累计异常收益率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0026;是否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这一虚拟变量在模型中的系数为0.0178,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解禁对累计异常收益率有正向影响。 第六,将研究区间分为[-6,-1]以及[0,7]分阶段回归结果显示,解禁前和解禁后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解禁前,本文涉及的被解释变量中仅有平均异常交易量所带来的流动性改善效果对累计异常收益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而这种效应在解禁后不再显著;解禁后,解禁股与流通股的比值通过供给冲击对累计异常收益率产生负向影响,股票市净率所反映的当前该股估值水平对累计异常收益率产生负向影响,解禁性质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则正向影响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监管者、公司决策者、投资者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建议:第一,监管者应进一步调整监管理念和监管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对市场的引导,推出如设立个股期权和备兑权证、引入第三方机构如金融服务公司、征收特别收益金、限制高管提前套现等创新的解决方案;第二,公司决策者应该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公司的管理,提升公司质量,努力提高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如对员工和管理层持股等股权激励的方式、延长锁定期限的承诺来吸引投资者;第三,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限售股解禁事件,正确评估公司价值。 与其他研究限售股解禁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的文章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创业板 IPO限售股解禁事件,创业板相对于主板中小板来说更新,所以相关研究不足,再加上之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关注股改限售股解禁事件,对首发限售股解禁事件研究比较匮乏;第二,本文将解禁类型分成了首发机构配售股解禁和首发原股东及首发战略配售解禁,首发原股东及首发战略配售解禁又分为了是否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分别研究了不同解禁类型的不同效应并解释其原因;第三,回归分析部分解释变量加入了“市盈率”、“所处市场环境”等变量,并在回归部分将研究区间分成了解禁前和解禁后分阶段进行研究。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由于本文仅采用创业板数据来分析 IPO限售股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未来应该进一步的加入主板以及中小板的数据进行深入对比研究;第二,本文根据不同的类别将样本进行了分类研究,由于样本数量有限,部分分组样本量较少,本文的结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对本文部分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