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目前,民宿在我国大陆地区兴起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从2006年至2010年底民宿业在大陆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1年至今,大陆民宿业发展更呈迅猛之势。在国家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支持下,特别是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后,各地的民宿项目纷纷启动,然而,因为缺乏精准的发展模式,很多民宿群项目最终失败。民宿产业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个切入点,是实现乡村经济转型的关键点,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乡村古村落民宿村发展的模式,带动古村落乡村旅游业发展意义深远。民宿最早兴起于英国,后逐渐发展至亚洲的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民宿业发展比大陆要早,成熟度比大陆要高。目前大陆地区民宿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以云南、厦门、贵州、浙江等地发展比较早、比较快。其中民宿多围绕景区或风景秀丽之处而建,比如云南丽江、厦门鼓浪屿、贵州荔枝、浙江莫干山、桐庐等,皖南山区风景秀丽,黄山、黟县古民居更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值得思考。本文首先从研究民宿本身的特质和价值着手,分析了民宿的情怀属性和商品属性,同时指出民宿的核心价值,民宿的景观环境、民宿所在的地域文化特色,民宿整体设计及软装,民宿的运营管理及软实力的体现,为了寻找出适合黟县古村落民宿村的发展模式,笔者节选了全国几个典型的民宿群发展模式加以比较分析,总结出民宿群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民宿群社区营造发展模式、民宿群主题特色提炼发展模式、民宿群景点开发发展模式、民宿群综合体发展模式,以期从中寻找到适合黟县民宿群的发展模式。在对比民宿群几种主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黟县的实际情况,从旅游资源、地理区位、环境政策和市场趋势分析黟县民宿村项目的优势,同时分析可能的问题,比如黟县民宿的特色能否打造出来?民宿村发展的人才需求能否实际满足?民宿村发展所需的旅游设施和民风基础能否配套等。在分析了项目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笔者从发展前提、产业模式、管理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适合黟县古村落民宿村发展的模式,就发展前提而言,坚持民宿村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路线;就产业模式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乡村的全部闲置资源发动起来,匹配到民宿发展中来,利用民宿的带动效果,实现民宿带动黟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带动乡村经济转型的效果;另外一个是“互联网+”的民宿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实现黟县民宿村的平台化发展模式、民宿分享经济发展模式和民宿体验经济发展模式;就经营模式上,本文提出用社区整体营造模式实现村民自组织、自管理的民宿村运营发展,本文以黟县现有的六个主要民宿自然村为例,分析了乡村居民社区营造的基础,包括居民参与民宿村管理的现状、居民参与民宿村营造的形式以及居民参与民宿村营造的意义,以此探寻适合黟县古村落民宿村发展的最佳模式。同时,文章也指出黟县古村落民宿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最主要的还是人才缺乏的问题,如何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民宿产业,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本文从本地人才培养和外来人才吸引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才获得的途径和策略。民宿是实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乡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民宿应该与周围的环境、人文融为一体,这样民宿才能成为乡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同时充分挖掘民宿产业链的关联产品,最大限度发挥民宿产业的价值潜力.乡村民宿不同于城市民宿,也不同于景区民宿,乡村民宿是一种特定乡村地域环境的生活体验,只有真正融入乡村生活,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才能获得真正乡村生活体验。还需强调的一点,民宿村的发展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可急功近利,乡村民宿营造的是一种慢生活的基调,遵守的是生态平衡、永续利用的精神,做民宿不可以急躁,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美景是不可复制的,不能拿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民宿是为了让乡村变得更美,民宿发展一定要保持乡村的青山绿水。民宿村是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民宿旅游经济是民宿村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前提,农业休闲产业是产业模式,互联网思维是升级模式,社区整体营造是管理模式,广泛吸引人才,持续保护环境,整合休闲农业产业链,打造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乡村民宿旅游产业模式,这可能是黟县古村落民宿村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同时也可能是皖南古村落民宿村的最佳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