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周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因该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患者,该年龄段处于工作的中间力量,目前肩周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研究己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诊疗标准尚有争议,我国人口众多,发病患者占骨科病人的1%,需要寻找一种简便廉效、易于推广的诊断治疗方法极为重要。针刀微创治疗肩周炎是一种理想的技术,需要把相关针刀入路进行分析,从理论和临床上进行合理的论证,以便更好的在接诊中运用。研究目的:全面综述肩周炎的中西医理论观点,以及当今各种治疗方案,分析针刀微创治疗的机理与临床应用。通过对人体标本进行针刀治疗的方案,并对相关标本部位的尺寸进行测量和研究,把相关的数据用来指导筛选确定针刀入路的临床应用,观察针刀微创治疗技术在肩周炎的临床症状包括VAS疼痛,活动角度及L‘Insalata评定的影响,通过规范标准化针刀治疗方案。评价针刀治疗技术对肩周炎治疗的安全入路风险与疗效,探讨针刀微创治疗的机理及临床规范。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以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例进行局部解剖,观察肌肉、血管、神经分布走行以成人15具标本测量骨性标志,指导整理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安全有效的入路。并结合临床60例患者分成两组,针灸组30人,针刀组30人,进行针刀治疗临床应用研究对比。临床采用随机方法分两组,即针刀组与针灸组,针刀组采用解剖数据确定安全的针刀松解疗法,每周治疗1次,4次为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结果。针灸组取穴,每日一次,5次一个疗程,间隔2日,进行4个疗程。对L‘Insalata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肩关节VAS疼痛分数、肩关节功能活动3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5具成人尸体标本提供了大量的图像和数据,并直观的展示了针刀进入人体后松解相关的神经与肌肉组织对肩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结合针刀理论整理出13个治疗肩周炎相对安全的针刀入路,在临床治疗运用,对60例患者进行针刀松解法与针灸治疗的对比,针刀组与针灸组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随访、6个月的随访,P指分别为0.019、0.036与0.001,针刀组明显优于针灸组;针刀组与针灸组的外展角度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随访、6个月的随访,P指分别为0.000、0.036与0.032,针刀组明显优于针灸组;针刀组与针灸组的前屈角度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随访、6个月的随访,P指分别为0.000,0.000与0.014,针刀组明显优于针灸组;针刀组与针灸组的内旋角度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随访、6个月的随访,P指分别为0.010,0.002与0.000,针刀组明显优于针灸组;针刀组与针灸组的外旋角度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随访、6个月的随访,P指分别为0.000,0.000与0.001,针刀组明显优于针灸组;针刀组与针灸组的L‘Insalata评价表评分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随访、6个月的随访,P指分别为0.002,0.003与0.030,针刀组明显优于针灸组。针刀组与针灸组治疗前后没有出现患者受伤的报道.针刀组治疗肩周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L‘Insalata评价表各个方面均优于针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