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严重与土地生产力低下是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两项生态问题,也是制约该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从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土保持的贡献大小,给出了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数(SI),并据此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反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的SI指数,以当年光照、温度、降水等相同自然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为基础,建立了SI指数与土地生产潜力增长率、土地生产潜力实现率和土地生产力挖潜指数间的关系,并通过进行土地利用与土地生产力影响的机制分析,阐释了SI指数与土地生产力间的关系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了流域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数(SI)与土地生产潜力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土地生产潜力随SI指数的增加而增大.该文将使用去除增产措施后的作物的潜力与现实生产力差额与土地生产潜力之间所做的比较来表征由于农用地内部灾害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土地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力的相对差距,并将此差距定义为土地生产力挖潜指数.挖潜指数越大,人类需要采取的增产措施强度越大.通过进行土地生产力挖潜指数与SI指数间分析,发现二者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从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生产力间的机理分析看到随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壤侵蚀减弱,而水土流失量大小与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光、温、水、土因素中的土壤肥力直接相关,土壤流失量越多,肥力损失越大,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大小.通过以上的结论以及机制分析,说明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来提高土地生产力是可行的:随着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增大,土壤侵蚀减量减小,土地现实生产力与土地生产潜力都得到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区域的土地生产力,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提高区域SI指数,即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退耕还林还草,控制区域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生念效益双丰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