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肪酶抑制剂是目前为止具有较好减肥疗效的药物,因其不作用于神经,成为减肥的绝好选择,目前从中药成分中筛选脂肪酶抑制剂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进展,但是,多数仅基于一种体外活性筛选模型,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择荷叶这一具有确定减肥疗效的传统药材,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酶抑制剂模型,分别对荷叶进行脂肪酶抑制考察,并结合其成分肠道吸收特点,进一步辅证其在机体发挥脂肪酶抑制减肥效果的可能性。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体外脂肪酶抑制评价模式,为基于脂肪酶为靶点发挥药效的吸收前成分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建立荷叶已知单成分、荷叶总提取物多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荷叶提取物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并以指纹图谱作为监控手段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荷叶多成分进行分段分离;分别以人工底物与天然底物,建立两套脂肪酶活性抑制模型,并对荷叶成分进行脂肪酶抑制作用研究;采用翻转肠囊法和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对荷叶成分吸收行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荷叶中多成分吸收行为。结果:(1)分别以荷叶总黄酮、荷叶碱含量为指标对荷叶成分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设计工艺优化,以总黄酮为指标发现荷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乙醇1:40固料比提取2次,每次1小时,而以荷叶碱为指标发现荷叶碱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1:20固料比提取2次,每次1小时,综合考虑,确定同时提取荷叶总黄酮、荷叶生物碱的最加工艺为:60%乙乙醇1:30固料比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提取2次。以D101大孔树脂对荷叶总提取物进行分段分离,分别于0%,20%,40%,60%,75%,95%分段得到不同分段成分,分段成分之间交叉较小,可用于后续酶抑制研究。(2)以人工底物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p-NPP)为底物时,荷叶成分表现出较好的脂肪酶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醇提取的荷叶总提取物对脂肪酶的抑制效果也不同,荷叶脂肪酶抑制效果随乙醇浓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以60%乙乙醇提取荷叶成分时脂肪酶抑制效果最高,其IC50值为636μg·mL--,这与奥利司他7.602 ng·mL-1的IC50值上有很大的差距。采用橄榄油为底物的天然底物进行脂肪酶抑制考察时,荷叶成分并未发现具有明显的脂肪酶抑制效果。(3)采用翻转肠囊实验对荷叶总提取物进行肠吸收成分定性研究,结果发现荷叶总提取物中,绝大多数成分可以透过肠壁吸收。可指标成分中,荷叶碱成分较容易吸收(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1×10-5~1×10-6 cm.s-1数量级),而黄酮苷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成分的表观渗透系数偏小,其表观渗透系数数量级分别为芦丁(1×10-6~1×10-7 cm·s-1),金丝桃苷(1×10-6 cm·s-1),异槲皮苷(1×10-6~1×10-7 cm·s-1),槲皮素(1×10-6~1×10-7cm·s-1),部分成分由于在荷叶总提取物中含量本身比较低,翻转肠囊实验未能进一步探索其肠渗透情况;为了进一步对荷叶成分进行肠渗透性定量分析,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对荷叶中确定单成分进行灌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荷叶中荷叶碱、去甲基荷叶碱、芦丁、槲皮素、山柰酚成分Peff值大于0.5×10-4 cm·s-1,在BCS肠渗透属性中,这些成分为高渗透性成分,而金丝桃苷为低渗透性成分。然而,在荷叶总提取物这一多成分环境下,成分的渗透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荷叶中不明确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其他含量比较高的成分中7个成分中有4个成分Peff小于0.5×10-4cm·s-1,在多成分环境下,7个未知成分中,3个成分属于高渗透性成分,4个成分属于低渗透性成分。结论:采用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作为人工底物,荷叶总提取物的脂肪酶抑制效果与对照药奥利司他还有很大的差距。基于橄榄油天然底物的酶抑制模型表明,荷叶成分分段并未发现具有明显的脂肪酶抑制作用,推测脂肪酶抑制可能具有底物选择性。针对荷叶成分的肠吸收研究表明,荷叶中很多成分吸收是比较好的,荷叶发挥降脂减肥的,不仅仅是基于脂肪酶抑制机理,可能存在其他的吸收后靶点的作用机制。尽管荷叶成分脂肪酶结果不是很明显,但是本研究建立起了以人工底物p-NPP为底物的脂肪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以天然底物橄榄油为底物的活性验证模型,并结合活性成分肠渗透性分析的吸收前靶点机制的研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