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在翻译语言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语言中包含的异国文化要素的翻译。通过翻译作品,将作品中的文化信息输入其他的国家,在输入文化信息的过程中,使异国的文化和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由此可见,在翻译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对原作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原作品中所包含的异国文化要素的翻译。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例如有很多汉语词汇可以直接译成日语。这样的方式,便于语言之间的转换。可是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的不尽相同,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词语。可以说各国的文化信息反映了各个国家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中国的文化词汇的形成历史悠久,将这些具有历史色彩的词翻译成日语的过程是很艰难的。特别是要注意在翻译这些文化词汇过程中不仅要将文化词汇的表层意思翻译出来,还要将其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翻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异国的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外国的文化,在翻译原作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留原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同时还应在传播异国文化的同时,把握好分寸,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尽可能的避免异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误解。众所周知,中文译成日文,比日文译成中文要难得多。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文化词语的翻译更加的困难。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日益盛行。众所周知,有很多中国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日文。其中将一部作品译成十多部版本的例子也屡见不鲜。由于译者的知识结构,价值观等因素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就会产生了相应的差异。这种差异是译者自身努力的结果,读者们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版本进一步深入了解原著。老舍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语言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大多是通过对北京的街道,当地的风俗习惯的描写向世人展示地道的老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的人生。被世人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巨匠。老舍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北京方言的运用,创作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学。对老舍作品的研究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展开很多年。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作品之中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一直受到大众读者的青睐。1943年,由翻译家竹中伸将这部小说介绍到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人对这部小说的文化词语的日语翻译做系统的研究。所以,本论文决定以《骆驼祥子》的三个日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竹中伸,立间祥介,和中山高志三位译者对《骆驼祥子》中文化要素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将中国特有文化词语译成日语的时候应注意的地方和应该采取的翻译方法。论文的结构如下:序章概述本论的研究动机,方法,意义。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以及影响翻译的文化要素的概念,同时介绍了老舍和《骆驼祥子》在中国和日本的情况。第二章通过对三个译本的对比重点分析了语言文化要素,其中主要评析了三位译者对《骆驼祥子》中方言,歇后语,和惯用语的翻译。同时对语言文化要素的翻译方法做了总结。第三章,笔者通过对三个译本的对比重点分析了老北京的民俗用语的翻译,同时对民俗用语的翻译方法做了总结。在结论部分,对文化要素的翻译方法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