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ion of cervical dis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尤其是髓核,在退行性改变后,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椎管内,引起脊髓、脊髓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因这种机械性的神经压迫和局部炎症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的相应神经症状。在我国,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ion of cervical dis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尤其是髓核,在退行性改变后,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椎管内,引起脊髓、脊髓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因这种机械性的神经压迫和局部炎症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的相应神经症状。在我国,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现总体发病率为3.8%-17.6%,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于40-50岁,突出部位以C4/5、C5/6为最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1]。颈椎融合的目的在于通过神经减压来解除神经压迫以及通过坚强的椎间融合来获得长期稳定性。出色的颈前路减压和融合结果可以达到这两个目标。以往,临床上为提高植骨融合率而行自体骼骨移植,然而存在自体供区骨量有限及相对较高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等问题。随着临床医生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各类骨科内植物技艺的进步,椎间融合器取代自体髂骨成为脊椎椎间融合的主要方式,但椎间融合器松动、移位、下沉、融合率低等问题随之而来[2,3]。因此,针对选取合适的颈椎前路内固定装置和植骨材料来提高植骨融合率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前沿的热点和焦点。目的分析使用两种内固定装置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植骨ACDF术后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上述结果评价不同种方式对植骨融合率的影响及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来自两个不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的387名行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手术中选取内固定装置及应用植骨材料的不同分成4组:A.传统钉板组:颈椎前路钛板固定板件+椎间融合器(填塞同种异体骨)B.Zero-p组: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填塞同种异体骨)C.ROI-CTM组:前路颈椎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填塞同种异体骨)D.ROI-CTM+PRP组:前路颈椎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填塞和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的同种异体骨)。连续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年间不同时间段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并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摄片用以诊断椎间融合,评估四种不同方式对植骨融合率的影响。结果387名患者中共有121人完成随访,传统钉板组28例,Zero-p组35例,ROI-CTM组27例,ROI-CTM+PRP组31例。四组患者术前基础评分并无差异。在患者术后康复早期(术后3天),四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四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但当康复过程进行到术后6周时,四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率差异开始凸显,四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1.536±0.793、1.257±0.611、0.778±0.577、0.355±0.486;JOA评分分别为:15.643±0.488、15.714±0.667、15.963±0.518、16.226±0.617。此外,术后6周时,ROI-CTM+PRP组植骨融合率(64.52%)明显优于ROI-CTM组(51.85%),ROI-CTM组植骨融合率和Zero-p组(51.43%),但明显优于传统钉板组(39.29%)。结论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来看,所有随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然而,随着康复时间的进行,对使用不同内固定装置及植骨材料的患者进行横向对比时发现,前路颈椎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填塞和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的同种异体骨)对提升植骨融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孔尺寸和几何形状是决定多孔材料性能重要的结构参数,对其进行主动和精确调控是多孔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核心内容。目前对于孔尺寸参数的优化以及几何形状的调控主要集中膜制备环节,调控范围较为有限,“精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孔形貌进行连续性、定量化调控”新策略便成为该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宏观形变调控微观孔结构”的新策略。通过Breath Figure和圆形柱状阵列的模板法,基于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分泌蛋白Pec1对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旨在阐明铜绿假单胞菌在抵抗宿主免疫防御体系过程中的分子基础,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NCBI提供的PAO1序列库设计pec1引物,扩增PCR产物,构建重组p MD19-T-pec1质粒和重组p ET-30a-pec1质粒,原核表达、纯化并提取重组Pec1蛋白,SDS-PAGE和Western
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茶多酚(Tea polyphenols,以下简称TP)又以其具有保健、抗癌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而被广泛应用,因此生产过程产生大量茶多酚提取制药废水。该类废水具有有机污染浓度高、难生物降解、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色度高等特点,成为我国难处理废水之一。随着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给这类废水的达标排放带来更大难题。本论文基于浙江省公益基金项目为依托,针对浙江省南马镇某制
近年来,天然活性物质备受人们青睐,开发新型多功能天然活性物质成为研究热点。竹叶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竹叶黄酮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效的新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应用价值很高。贵州省赤水市竹资源丰富,但至今对该地竹叶深加工工业化研究方面仍然没有相关报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本论文为提供可靠的数据用于竹叶黄酮工业化生产,在小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中试提取研究,分别改变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酒精浓度,比较在
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钒催化剂性能的研究目标和生产目标,SO2的转化率对硫酸产量的提高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控制都具有重大意义。钒催化剂的组成除活性物质钒氧化物之外,还有以碱金属硫酸盐形式存在的助剂,它们被负载在非活性多孔的硅质载体硅藻土上。因此硅藻土的品质、活性组分与硅藻土的结合方式、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是影响钒催化剂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甄选质优且应用前景高的硅藻
目的:前列腺癌在男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而居于第二位,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我国普查手段尚未全面推广,大多数患者往往就诊不及时,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传统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对不足,本研究旨在寻找循环血清微小RNA表达谱,作为前列腺癌的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四个步骤的实验模型,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86位PC患者和8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艾拉莫德降低尿毒症患者及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拟回顾性收集PRA阳性的尿毒症患者及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药物治疗时的年龄、移植史、透析方式、透析时间、妊娠史、流产史、输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移植到药物治疗之间的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史、人白细胞抗原(Human
利用产单宁酶的黑曲霉B140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固定化方法对黑曲霉菌体固定后生物转化生产没食子酸,以生成的没食子酸的浓度和产率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方法和载体对固定化黑曲霉生物转化制备没食子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固定化黑曲霉菌体生物转化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了固定化黑曲霉菌体对单宁酸的转化性能,获得以下结论:研究了不同的固定化载体通过吸附、包埋和交联等固定化方法对黑曲霉菌
目的1.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幕上脑膜瘤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2.探讨幕上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1.研究现场及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治疗的90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脑膜瘤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示肿瘤位于小脑幕以上;(3)接受开颅幕上脑膜瘤切除术治疗;(4)术后切除肿物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
研究背景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NIMA互作蛋白1(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s,NIMA-interacting1,PIN1)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唯一能特异性识别蛋白质中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p Ser/Thr-Pro)的顺反异构酶。其通过催化底物的顺反异构,对细胞的增殖、存活及凋亡等产生重要影响。PIN1的表达受到严格的调控,其表达失调在许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