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是我国最早使用除草剂的地区之一;稻稗EchinochloaoryzicolaVasing是水田主要的禾本科杂草,对水稻田危害严重。本文以采自黑龙江不同地区的水田杂草稻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稻稗的休眠特性及其解除方法,利用种子生测和整株生测等4种方法检测了黑龙江省10个地区的水田稻稗对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和莎稗磷等四种除草剂是否产生了抗性。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化学药剂对稻稗种子休眠的解除可以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试验表明,稻稗种子在低浓度NaOH(0.5%)溶液中浸泡24h,其萌发率可提高30.84%-46.67%,供试稻稗种子发芽率均在50%以上。在化学试剂KNO3浓度为0.125%的溶液中浸泡24h处理对稻稗种子萌发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浓度下供试地区种子萌发率最高:852农场的种子萌发率为70%,牡丹江地区种子萌发率为66.67%,克山地区为60%。2、解除种子的休眠与其储藏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本试验结果表明,稻稗种子在成熟之后萌发率低,表明进入休眠,但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休眠时间不同。在试验的6个月内,室温条件下供试种子并未解除休眠;在室外0-10cm浅土层掩埋条件下,5个月即可解除休眠,且三个地区种子萌发率在80%-94.17%之间;在室外土层厚度为10-20cm掩埋环境下,5个月可解除休眠,萌发率均在80%左右;种子埋在20-30cm深土层中,5个月也可解除休眠,但萌发率均低于浅土层;在5℃冰箱储藏条件下6个月不能解除种子的休眠。3、琼脂法可作为检测抗性稻稗的快速鉴定方法。本试验通过比较滤纸法、琼脂法、小杯法和整株盆栽法检测黑龙江省10个地区水田稻稗对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滤纸法、琼脂法检测稻稗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性结果具有一致性,且与整株生测法检测的抗性趋势基本一致。其中以琼脂法检测敏感性最高,可以达到灵敏、快速试验的目的,因此可将琼脂法作为检测水田稻稗对除草剂抗性的主要方法。而小杯法检测最不灵敏,不适于对抗性稻稗的检测。4、供试10个地区的稻稗对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本试验以黑龙江省10个地区的稻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皿法、琼脂法、小杯法和整株生测等四种方法进行了稻稗对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莎稗磷抗性的鉴定。结果如下: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稻稗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通过滤纸法和琼脂法检测此地区稻稗抗性指数均大于10,盆栽法测定的抗性指数大于5,这三种检测方法可以确定牡丹江地区的稻稗对丁草胺产生了抗性;综合琼脂法、滤纸法和盆栽法的检测结果,可认为富裕县、852农场、依安、平山等9个地区的稻稗都还保持对丁草胺的敏感性;其中通河、依安、富裕和克山四地,通过滤纸法和琼脂法测定的抗性系数在3-10之间,而盆栽法测定这四地的抗性指数分别为2.56、2.46、1.02和1.32,均小于3,是否产生了抗药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确定。黑龙江省852农场的稻稗对二氯喹啉酸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利用滤纸法、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检测出此地区的抗性指数分别为4.11、4.82和4.39。而兴凯湖、平山、牡丹江、通河等9个地区稻稗对二氯喹啉酸敏感,抗性指数均小于3,表明对二氯喹啉酸仍处于敏感阶段,尚未产生抗性。供试10个地区的稻稗对于五氟磺草胺和莎稗磷这两种除草剂均较为敏感。滤纸法、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即抗性系数均低于3,表明供试的稻稗对五氟磺草胺和莎稗磷仍处于敏感阶段。5、稻稗的抗性生物型对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可能与POD酶的活性增强相关,但对CAT活性无直接影响。选取采自五常拉林地区S型,牡丹江地区R型稻稗,测定出在丁草胺处理后R型稻稗与敏感型相比,在施药6d后POD活性显著增加,但其CAT酶活性变化与敏感型相比基本一致;选取采自五常拉林地区S型,敏感性下降的852农场的稻稗(暂定为R型),测定出在二氯喹啉酸处理后R型稻稗与敏感型相比,抗性型POD活性变化呈现出药后0-4d活性正增长,随后下降的趋势,而其CAT酶活性变化率趋势与敏感型基本一致,差异并不明显。结果表明,POD酶活性的增加可能与施用除草剂有关。但不同生物型的稻稗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变化规律与除草剂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