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领域知识(Disciplinary Domain Knowledge)是学生所拥有的关于某个特定学科的所有知识,是某个学科中一些具有相关性、逻辑性和操作性的知识按照认知特性和知识属性而加以组织起来的知识组块与认知操作图式。主要包括学理内容知识、认知过程知识和问题条件知识,认知过程知识即传统知识分类中的程序性知识。相关研究表明,在数学领域,数学学业成绩与中小学生的问题表征策略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数学学科中程序性知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学科领域教学中程序性知识水平对初中生问题表征策略的影响。研究一以158名初中八年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程序性知识水平测量问卷调查学生的程序性知识水平,按照成绩将60名学生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程组。首先,笔者按照表面特征与原理特征设计四类字母算式,探讨程序性知识水平对初中学生问题表征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分组在A类算式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B类算式,低分组在A类算式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C类算式,低分组在C类算式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D类算式,低分组在B类算式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D类算式。(2)A类算式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B类算式,在A类算式上的正确率与C类算式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别,高分组在C类算式上的正确率与D类算式没有显著差异,高分组在B类算式上的正确率与D类算式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然后,笔者按照表面特征与过程特征是否相似设计出四类字母算式,探讨考察不同程序性知识水平的中学生在表征问题时,除了受表面特征与原理特征的影响外,是否受过程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分组的学生在A类算式上的正确率要显著低于B类算式,而低分组学生在A类算式上的反应时却远远高于B类算式。低分组学生在A类算式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显著高于C类算式。(2)在A类算式上的正确率要显著低于B类算式。A类算式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显著高于C类算式。得出的结论是: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高程序性知识的学生,还是低程序性知识的学生,都采用了直接转换与问题模型两种问题表征策略。但是高程序性知识的学生更多的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低程序性知识的学生较多的使用直接转换策略。研究二以初中二年级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问题模型的教学方法能否有效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结果显示:(1)教学实验班学差生的单元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学差生的单元测试成绩。(2)教学实验班学优生的单元测试成绩与对照班学优生的单元测试成绩差异不显著。结论:从整体上看,基于问题模型表征策略的教学方法对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学差生倾向于使用直接转化策略这种比较低级的问题表征策略,教学实验能够显著提高学差生的问题表征策略,有效的促进学差生的数学学习。而学优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了问题模型策略,因此基于问题模型策略的教学方法对学优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