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上众多教育学家、数学家把提问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是科学的开始。中国课程标准中也开始要求学生要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现实教育中,因为考试不要求,没时间等原因,一线老师不重视问题提出水平的培养。本文的研究首先是对数学提问态度的理论层面的探究,结合文献和笔者的思考,界定出提问态度的核心概念和评价角度;接着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完成提问态度的问卷设计,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研究学生的数学提问态度,同时参考了蔡金法的问卷编写评价学生提问能力的测试卷。通过对初二学生的提问态度和提问能力数据的分析,探究中学学生数学提问态度和提问能力的现状和关联。在研究中,笔者为了让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对表现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同时和教师探讨了这个问题。通过研究得到了一下的结论:1.学生对提问态度的认知水平比较高,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对生活表现出较强的质疑性。情感水平上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的,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愿意提问,提问有成就感。相比较而言,行为水平显得相对消极,学生不敢提问,平时提问的数量也寥寥无几。同时发现近半数的学生更加喜欢和同龄人讨论问题,而不是老师。不敢问和不会表达是导致学生不问问题的主要原因。2.关于提问能力的评价,笔者发现学生能提出有价值和表达清楚的问题,并且可解。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较少有比较困难的问题和含有拓展信息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容易局限在典型题型里。学生提出的问题趋于理解性,比较少探究性,说明学生的对事情的思考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都影响了学生创新性的发挥。3.调查发现学生的提问态度和提问能力存在正相关,但不是非常密切。提问态度中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分别于提问能力的问题种类和问题深度存在相关。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创新性和提问态度的各个维度都不相关。这就说明了学生的对提问的认知水平较高,比较积极的提问,他们提出有价值、清晰、可解问题和困难,有拓展的问题的能力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