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分析探讨年龄、性别、侧别、髋关节脱位程度等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提高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初次行闭合复位治疗的患儿,根据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符合本研究的患儿64例(76髋),其中男5例(5髋),女59例(71髋),平均年龄为16.18月,最小年龄6.4月,最大年龄23.8月,平均随访时间4.09年。通过病历系统和影像学系统,收集并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侧别等一般资料,测量复位前影像学资料的患侧颈干角、患侧中心边缘角、双侧髋臼指数、双侧髋臼深度与宽度等。观察末次随访患者的情况,测量复位后第2年影像学资料的患侧中心边缘角、双侧髋臼指数、双侧髋臼深度与宽度,并根据Severin影像学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分析年龄、性别、侧别、髋关节脱位程度、复位前患侧股骨颈前倾角、有无复位前股骨头骨骺核、有无复位时内收肌松解或切断等与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髋臼指数、髋臼深度与宽度的比值变化,分析闭合复位治疗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所得研究结果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闭合复位治疗的64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Severin影像学评定结果显示,优29例,良18例,可8例,差9例,总体优良率为73.4%。闭合复位后随访显示发生股骨头坏死4例(6.2%)。(2)年龄6~12月组优良率90.9%,13~18月组优良率83.3%,19~24月组优良率52.2%。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女性组优良率71.2%,男性组优良率100.0%,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左侧组优良率76.7%,右侧组优良率81.8%,双侧组优良率50.0%,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Tonnis分度分成Ⅰ度组优良率100.0%;Ⅱ度组优良率93.8%,Ⅲ度组优良率80.0%,Ⅳ度组优良率46.2%,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根据IHDI分型分成Ⅰ型组优良率100.0%,Ⅱ型组优良率85.7%,Ⅲ型组优良率78.9%,Ⅳ型组优良率44.4%,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52例单侧发病的患儿复位前患侧平均股骨颈前倾角为55.42°,21~40°组优良率93.3%,41~60°组优良率83.3%,61~80°组优良率53.8%。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有复位前股骨头骨骺核组优良率76.9%,无复位前股骨头骨骺核组优良率84.6%,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有复位时内收肌松懈或切断组优良率66.7%,无复位时内收肌松解或切断组优良率73.8%;不同组别DDH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闭合复位治疗前和治疗后组内患侧、健侧的髋臼指数、双侧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治疗前和治疗后组间患侧、健侧的髋臼指数、双侧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髋臼发育具有影响,其疗效确切。年龄、脱位程度、复位前患侧股骨颈前倾角与闭合复位治疗疗效具有相关性,性别、侧别、有无复位前股骨头骨骺核、有无复位时内收肌松解或切断与闭合复位治疗疗效不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