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融资、投资效率以及盈余质量是公司财务与会计研究的核心话题。随着集团型企业的日益普及,合并财务报表成为相关决策者,尤其资本市场投资者,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财务资源在集团内部上下级企业间的分布是否可以提供新的补充信息?我国上市集团公司财务报告的“双重披露制”——同时披露合并与母公司报表的制度——为该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现途径。 本文结合集团型上市公司的合并与母公司报表,通过考察外部债务、现金以及经营业务的合并-母公司报表余额,得到集团财务资源在集团母子公司间的分布状况,并分别考察上述财务资源在母子公司间的分布对集团整体融资、投资以及盈余质量方面带来的经济后果。本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集团外部债务在母子公司间的分布状况与母公司对子公司整体控股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并进而对集团整体的资本结构适度性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母公司对集团的整体控制力越强,集团负债越集中在母公司,即负债主体越为集中;反之,集团负债越分散在子公司,即负债主体越为分散。研究同时表明,企业负债主体越分散,集团整体的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越大,即资本结构的适度性越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母公司对集团的整体控制力越强,则负债主体分散程度对资本结构适度性的负向影响越小。 其次,现金越分散在子公司,集团的整体过度投资水平越高。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企业的总体持现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现金在母子公司间的分布越为分散,即子公司持现比率越高,集团整体的过度投资越严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公司持现对企业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 最后,集团经营业务越分散在下级子公司,即子公司相对业务规模越大,集团整体的盈余质量越差。研究发现,子公司业务规模与公司整体的盈余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子公司业务规模越大,则公司整体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反应系数越小、盈余持续性越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母公司在集团中整体的控制力能够显著降低子公司业务规模对盈余质量的负向影响。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集团框架下拓展了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在传统公司财务的研究范式下,有关企业融资及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大多在单一企业主体的框架下进行,且采用合并报表数据对企业总体财务决策进行考察。本文的研究则在合并报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单独的母公司报表,考察负债在母子公司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集团资本结构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集团内部融资决策的“黑箱”,并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拓展了有关集团财务及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 2.进一步深化了自由现金流的代理理论。受财务报告披露条件的限制,现有文献在实证研究中通常以母子公司的汇总财务数字——合并报表现金余额,来考察集团内部所有法人主体的现金持有总量对总体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首次在集团框架下考察了现金在母子公司间的分布状况对企业总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亦有助于在集团框架下深化对自由现金流代理理论的理解。 3.拓展了有关盈余质量的研究文献。已有研究多从股权特征、治理状况、审计监督等角度研究各种因素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可能影响。本文的研究关注集团内部业务在控制链上下级企业间的分布状况对于盈余质量的影响,丰富和扩充了已有研究盈余质量的文献。 4.突出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与治理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内部下级企业的财务资源力量越强,集团面临的效率损失越严重,这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控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本文的结论验证了集团财务资源在合并-母公司报表间的分布状况以及母公司控股水平等对集团运作效率的可能影响,这将对中小股票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5.凸现了“双重披露制”在投资者决策中的重要意义。在集团型企业日益普及的制度背景下,我国实施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同时披露,即“双重披露制”,成为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英等国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同时关注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将为利益相关者,尤其股票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额外的增量信息,从而凸现了我国实施“双重披露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