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注射液处方工艺优化及质量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巴韦林又称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病毒唑,是一种核苷类老牌抗病毒药物,其临床适用范围广,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甲、乙型流感、口腔疱疹等很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药品于1972年首先由美国ICN Pharmaceuticals生化制药公司成功研发并上市。我国于1973年开始研制,1981年起其原料、喷雾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相继取得注册批文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的利巴韦林注射剂目前产量已达约8000万支,为天方药业的支柱产品之一。利巴韦林注射液目前的注册处方工艺中灭菌工艺F0值小于8,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较低,无菌质量风险较高。且该灭菌工艺下需采用的除菌过滤加无菌灌装的生产方式,人员过程操作和生产环境控制难度大,生产过程中配制灌装清洁灭菌频次高,造成生产成本较高。另外,注册处方中原料药为102%标示量投料,活性炭配比为0.4%对主药吸附较大,原辅料成本较高。鉴于以上情况,该课题对利巴韦林注射液的处方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产品进行了质量及稳定性研究,具体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pH值条件下样品的有关物质、含量等质量情况的考察,确定了最佳pH值为5.2-5.4;通过对不同灭菌条件下样品有关物质、含量等质量情况的考察,确定了灭菌工艺为115℃×30分钟的湿热灭菌;通过对活性炭添加量的优化,确定了原料药100%理论标示量投料,活性炭加入质量与药液体积的比例为0.1%。优化后的处方工艺提高了利巴韦林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无菌保证能力,且随之使其生产方式由除菌过滤加无菌灌装转变为最终灭菌,降低了人员过程操作和生产环境控制的难度。2、对处方工艺优化后的三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质量评价,自主开发了利巴韦林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并从专属性、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定量限和检测限、线性和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耐用性等方面对检验方法进行了确认。相对目前中国药典标准,明确了四个已知杂质的限度:利巴韦林酸≤0.23%、三唑酰胺≤0.23%、尿嘧啶≤0.23%、尿苷≤0.23%。制定的新标准方法准确可控,限度合理可行。3、按照制定的利巴韦林注射液质量标准对三批产品进行了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三批产品在加速和长期实验中其性状、pH值、含量、有关物质、可见异物、内毒素等各项质量指标与初始值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证明了优化后的处方工艺稳定可靠,药品质量持续稳定、安全有效。该处方工艺优化及质量研究于2017年3月获得CFDA颁发的再注册批件,批件号为:2017B00621,目前,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4455万支,总产值约为3073.95万元,为公司创造了1628.45万元利润。
其他文献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目前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工艺流程长、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导致了生产企业的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缺乏市场竞争力。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出一条更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新工艺,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最佳的工艺参数。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配比、催化剂
学位
小麦赤霉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造成小麦减产,影响籽粒品质。它产生的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ON)会使人畜中毒。目前化学防治仍是小麦赤霉病主要的防治方法,但对环境食品安全造成隐患,急需新的防治手段辅助化学药剂和抗病品种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控。本研究通过皿内对峙、生物测定、毒素
学位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清洁和安全的水资源严重匮乏。氧化石墨烯(GO)因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率高而被广泛关注。然而,GO只能从水溶液中吸附阳离子型有机污染物,而且吸附污染物后很难从水溶液中将GO分离出来,这些问题导致GO在应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工作中,我们采用一种简单且经济的层层组装技术,在固态基底表面交替沉积聚合物和GO制备复合膜,并将复合膜材料用于吸附
学位
我国西北部地区是重要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但其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及水资源的匮乏大大制约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独脚金内酯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具有刺激寄生植物种子萌发、抑制植物分枝、促进丛枝真菌共生、调控根部构型等众多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在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以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
学位
生物质是地球上唯一可超大规模再生、足以支撑人类生存发展的能源和实物性资源。生物质的酶解转化是生物燃料或生物基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生物质主要由植物细胞壁组成,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植物细胞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成为其对抗微生物酶解的天然屏障。加强植物细胞壁微生物酶解机理的基础研究,了解植物细胞壁与微生物酶解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一代生物质酶解
学位
由于全球范围的化石能源短缺及其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纤维素类生物质作为新型能源备受关注。纤维素类生物质具有分布广范、含量丰富、易获得、价格低廉和可再生性等特点,发展以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成为未来缓解能源危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论文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瘤胃液和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纤维素和葡萄糖降解菌株的富集筛选
学位
植物表皮毛是由植物地上部分表皮组织分化而来,形态各异,生物学功能广泛。科研与实用意义相当重要。表皮毛是植物表皮细胞在基因、激素等因素协同调控下经发育、分支、延伸而成。为深入研究影响表皮毛发育过程中的遗传调控元件,我们进行了大规模遗传筛选。本论文中筛选到了一个表皮毛分支异常的突变体,命名为abt1-1(spk1-7),其主要表型为表皮毛分支减少。图位克隆和遗传分析表明abt1-1是由于SPK1基因点
学位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而PAC是细胞核编码的叶绿体蛋白质,是叶绿体发育的必需因子。本实验前期对PAC基因的低表达突变体var6-1种子进行EMS诱变,筛选第一对真叶转绿的var6-1逆转突变体。本研究对其中一个逆转突变体S04-05进行克隆及功能研究,同时制备了PRL1的多克隆抗体。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从逆转突变体S04-05DM中分离出S04-05sing
学位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干物质中属于含量最大的微量元素之一。众所周知,在石灰性土壤上石灰诱发缺铁失绿现象在果树和一些豆科作物中普遍存在,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猕猴桃等果树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当地果品水果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土施或叶面喷施无机铁肥可以部分解决缺铁引起的失绿黄化问题,但总的来说效果不佳。近年来有机复合铁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旨在优化有机复合铁肥的形成条件,
学位
针对黄土高原部分地区过量施氮的现象,立足当下节水减氮要求,研究了减氮补灌对冬小麦的水分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当地节水减氮、增产增效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当地品种长旱58为材料,设置4个氮水平:分别施纯氮0 kg/hm~2(N0)、60 kg/hm~2(N60)、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设置2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不补灌(各氮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