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未折叠蛋白反应及与GLAST的关系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m9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所致的视神经损伤,青光眼等视神经损伤疾病是主要的眼科致盲性疾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及其轴突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一部分,其一旦受损,则不会再生,所以对RGC的保护一直是眼科研究的难点与热点。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依靠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s ,GLAST)维持着RGC周围谷氨酸(glutamate,Glu)浓度,进而来保护RGC的存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 ,UPR)是细胞在外界刺激下,最先表现为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存在大量的未折叠蛋白和错误折叠蛋白的蓄积,进而引发的细胞一系列反应。其有三个相关因子,分别是需肌醇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双链核糖活化蛋白激酶PKR(doublestrand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本实验检测在建立成功的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上,运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时大鼠视网膜内UPR相关因子IRE-1与GS, IRE-1与GLAST的表达情况,以明确Müller细胞中是否有UPR,其是否与GLAST的表达与数量变化有相关性,进而为研究视神经保护提供新的依据。目的:1.建立成功的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2.研究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是否存在UPR。3.研究UPR与GLAST的表达与关系。方法:1.建立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运用HE染色,TUNEL染色证明模型建立成功。2.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UPR相关因子IRE-1与Müller细胞标记物GS的共表达情况。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western-blotting观察术后12h,1d,3d,5d,7d,UPR相关因子IRE-1与GLAST表达与关系。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400倍光镜下,正常大鼠RGC数目为41.23±2.34,视神经损伤后,各时间点RGC数目均较正常组减少,至5d时为31.20±2.35(P<0.05),7d时为27.50±1.51(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凋亡RGC数目为1.5±0.5,在12h,1d,3d,5d呈增长趋势,并且在5d达到峰值(29.15±2.50,P<0.05),7d有所降低(13.55±2.15,P<0.05)。较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视神经夹伤模型确实能造成了视神经损伤且所致的RGC数目减少,是通过RGC凋亡途径所致。2.视神经钳夹伤后,IRE-1与GS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在正常组,IRE-1在视网膜全层有轻微表达,1d时,IRE-1表达明显增强,并与GS在Müller细胞所在的内界膜,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界膜共表达。说明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发生了UPR。3.视神经钳夹伤后,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IRE-1在节细胞层、内核层以及外核层均有大量表达,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IRE-1与GLAST呈共同上升趋势,都于术后第一天到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第七天下降明显并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UPR在Müller细胞内可能存在对GLAST的调节。结论:1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存在UPR。2视神经损伤后, IRE-1与GLAST的趋势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非折叠蛋白反应可能是调控GLAST变化的原因之一,为视神经保护开辟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先锋小说的暴力叙事,到回归理性现实的温情脉脉,余华在小说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保持嬗变:在“叙述指引”下,打破自身“公式化”的写作模式,拓展风格、延伸技巧,在想象与现实的冲撞之间寻找到“面向回忆”“直面现实”的“平衡出口”。试图走近时代、揭露“疼痛”、呼唤人性的余华,带着身为一名作家的使命意识,用自己小说叙述的嬗变向世界传达着“文学的真正力量”  关键词:余华;创作风格;叙述形式;嬗变;
基于A.Kung等所提出的后向瑞利(Rayleigh)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原理,提出了一种双环形腔复合的Rayleigh后向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器(RBFORS)新结构.利用两个2×2单模光纤耦合器,
摘 要: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旷世全才,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尽管一生命运多舛,历尽坎坷,但他没有沉沦,积极面对生活。“文如其人”,苏轼词作气象高远,豪迈奔放,充分体现了他超然物外、豪放旷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苏轼吸收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从生活经历出发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非凡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苏轼;词作;人生态度;成因  [中图分类号]:I2
摘 要:“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汉语山水田园诗营造意境的重要认知原则和手段,通过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山水田园诗,对于意境的理解和感知很有帮助。同时,“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也是语言组织的基本原则,图形/背景关系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体现为句子的主语和非主语的选择。因此,图形/背景理论在诗歌意境和诗歌语言之间架起了一座通约的桥梁,为山水田园诗的翻译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词: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山水田园诗;翻译
摘 要:中国早期的知识分子主要以仕为职业,当他们决定归隐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传统的饭碗,这时,渔钓便很自然地成为其聊以维持生计的手段之一,如庄子钓于淮水即此。然而,渔钓与隐逸的关系,远非糊口这么简单,其间深藏着极其丰富的隐逸人生哲学的象征意蕴。  关键词:先秦;隐士;渔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2  1.渔钓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多表现为运动、认知、言语吞咽及心理等方面功能障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目前针对卒中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