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建设用地,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地,有的是优质耕地。全国耕地面积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2010年的18.26亿亩,除此之外,耕地的质量也较差,中低产田比重已超过2/3,未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颇大。因此,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与开发好农地资源,实现农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这一部分首先介绍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最后对城市化过程中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文献与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介绍了美国、日本与西欧城市化过程中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经验,从中得出对我国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有利经验和启示。第三部分即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现状,即利用的方式、动因与价值、政府行为和农户权益,并分析了现有农地资源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市场发展的滞后,当其它资源基本都以市场的手段进行配置时,以计划手段配置为主的农地资源,就不太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开发。第四部分即第四章,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该部分首先从农地的农业用途和非农用途出发,分析了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度不同的地区的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的损失率,得出,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农地转化为非农地的损失率是逐步下降的,进而说明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可以更好的利用与保护农地资源。第五部分即第五和第六章。基于前面的研究,本文首先给出了城市化过程中,促进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及政策保障,体现在政府行为规范、农户行为机制、法律机制和政策保障四个方面;最后论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